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47634
大小:391.8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7-01
《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学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启程!改变让我们从今天出发!教育子女的十三大新观念1、天才是教育出来的;2、快乐情绪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3、兴趣是培养出来的;4、促使孩子发奋学习的是情感的力量,不是你讲的道理;5、教会孩子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好好学习就是孩子自然而然的选择;6、父母的确认、表扬和鼓励是孩子上进的原动力;7、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本人,而不是父母的钱财;8、在孩子眼中一切都可能是游戏;9、每个生命都必须独立承担自己生命的痛苦,别人无法替代;10、孩子有问题,100%是家长有问题;11、孩子的素质教育必须从母亲教育开始;12、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教
2、育方法;13、身体、智力与心灵教育必须同步进行。教育子女十七大误区1、认为把道理讲清楚,孩子就理所当然按道理去做了。2、认为一切物质条件都准备好了,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了。3、什么事也不让孩子干,孩子只要学习就行了。4、专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的人品培养。5、认为打骂孩子哄好就没事了,不会对孩子有伤害。6、认为孩子理所当然应听大人的话,应无条件地服从大人。7、认为为孩子做了牺牲,孩子一定会了解,会报恩,会懂事。8、认为做人的道理得孩子“懂事”时再教育。9、认为批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的唯一方法。10、认为表扬孩子必然会使孩子骄傲。11、认为学习过度会累坏孩子,用脑过度
3、会伤大脑。12、有条件地爱孩子。13、认为只要说一次孩子就应该记住。14、认为只教育一次孩子就应该会做。15、忽略孩子的存在。16、输不起的心态。17、放任不管,认为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教育孩子10个“不能”(上)●不能当众责骂。“伤树不伤皮,打人莫打脸。”孩子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当众打骂孩子有损孩子的自尊,孩子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可能导致一些过激行为。批评孩子,可以私下进行,不妨采用温和的方式,让批评拐个弯,这样孩子易于接受。●不能秋后算账。有些家长知道孩子犯错害怕他不承认,就诱使孩子承认,并许诺只要承认错误就决不追究。可是当孩子真的承认错误后,家长就来清算,并进
4、行严厉的惩罚。这让孩子对家长失去信任,为以后的家教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不能新账老账一把算。有不少家长当孩子犯错误时,就喜欢揭老底,把孩子以前的过错翻出来,“数罪并罚”,这样一方面让孩子觉得自己“罪孽沉重”难以改正,另一方面让孩子认为家长太记仇,只记得孩子的过错不记得孩子的进步。●不能见风就是雨。有不少家长喜欢捕风捉影,不冷静思考,鲁莽决断,误解孩子,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比如有的家长看见女儿和一个男生在一起有说有笑,就认为孩子早恋,逼孩子承认,孩子一逆反可能真的早恋了,也可能有伤害自己的过激行为产生。因此家长要静观其变延迟判断。●不能简单对比。有不少家长喜欢拿人子之长比己
5、子之短,这种不对称比较让孩子越比越伤心,忽视了多元智能的存在。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天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家长要学会欣赏,看到孩子的长处。教育孩子10个“不能”(下)●不能吃饭睡觉时教子。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全家人在一起吃饭本是温馨快乐的时刻。睡觉时批评责骂孩子,会影响孩子睡眠,或难以入睡,或噩梦连连。●不能侵犯孩子的隐私。有不少家长喜欢偷看孩子的日记,查看孩子的聊天记录,还喜欢把孩子的隐私告诉外人,这些做法剥夺了孩子的自立空间,引起孩子的反感,在中学生中流传一条流行语:“防火防盗防父母。”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性越来越强,家长要适时放手放权。●
6、不能情绪波动时教子。人逢喜事精神爽,心情过喜时,家长一高兴就会失去平时的教子原则产生不当行为,比如孩子犯了大错,家长可以从轻处理或免予处理,这就给孩子发出一个信号:犯错不要紧,只要让家长高兴就行。孩子就会卖乖讨家长欢心。心情不好时,家长可能迁怒于子,把孩子当作替罪羊,孩子会内心不服,把伙伴当作发泄的替罪羊,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能“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些家长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直到孩子出事了才来教育。有的家长平时总是忙着赚钱无暇顾及孩子,等孩子马上中考、高中了,急得团团转,请名师,上辅导班,忙得手忙脚乱,效果甚微。“罗马城不是一日修建的”。家长要长期关注孩子的
7、成长,突击式关心只会添乱瞎折腾。●不能让孩子成为替代品。有些家长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可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家长与孩子的梦想在大多情况下并不一致,因为家长与孩子的个性特长并不一致,有的爸爸喜欢理科想当科学家,而儿子喜欢写作想当作家,另外,亲子之间的成长环境不同,隔着二三十年的时代脚步。把孩子的问题还给他“妈,学校今天郊游,我穿什么衣服?”“爸,这个字什么意思?”经常听到孩子这样问他们的家长,好象他们没有头脑,不会思考,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懂似的。孩子过分依赖家长,的确已成为很实际的话题。解决这个问题,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