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ID:39344388

大小:325.31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7-01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_第1页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_第2页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_第3页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_第4页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审美经验的人生实践性质第三节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第一节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一、感性直观性二、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三、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四、自由无限性五、非理性的显性表征一、感性直观性1、感性直观性的定义2、感性直观的特点1、感性直观性的定义杜勃罗留波夫说:“一个有‘艺术家气质’的人,当他在周围的现实世界中,看到了某一事物的最初事实时,他就会发生强烈的感动。他虽然还没有能够在理论上解释这种事实的思考能力,可是他却看见了这里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特别的东西,他就热心而好奇地注视这这个事实,把它摄取到自己的心灵

2、中来。”(《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一卷,第164页,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版)教材中的表述:所谓审美经验所具有的感性直观性,指的是“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而非绕道思维理性,直接而非间接地与对象打交道,而对象也是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即感官可以把握、感觉的外显形式)而非内在本质,直接而非间接地呈现给主体,从而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即审美关系。”2、感性直观的特点叶朗的观点认为,审美直觉的基本特征有三个方面:第一,它所关注的是事物的感性形式的存在,它不依赖抽象概念,它的最终成果也不以概念的方式加以表述。第二,审美直觉具有直接性和

3、整体性。当主体采取直接方式审视对象时,它无须经过一个逻辑的分析演绎的过程,而是在对客体外观的感性观照的即刻,迅速地领悟到某种内在的意蕴和情感。第三,审美直觉具有情感体验性和模糊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征。(叶朗《现代美学体系》第209——211页)朱立元主编的《美学》教材认为审美经验的感性直观性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无须经由理性而直接感性地实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观照。第二,感性直观是超越局部有限范围的。第三,感性直观对于人生而言是“痛切”的。(参见《美学》第275——276页)第一,无须经由理性而直接感性地实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观照。

4、“感性直观性”的“感性”,是说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所感受的审美对象总是这样或那样的以某种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形式特征激活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官。同时,审美主体也只有凭借感官感觉才能直接把握到对象的感性对象,产生审美愉悦。因此,审美经验的感性直观性是包含着对象与主体两个方面的感性特征的。离开了感性直观性,就没有审美经验。让我们且看欧阳修的《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晌,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第二,感性直观是超越局部有限范围的。在审美活动中,感性直观不是拘泥

5、于对象的局部和有限的表层形式等的感性观照,而是摆脱对审美对象的一鳞半爪的片光只影的注意,从而获得“超越性的整体意味”。“感性直观是具有洞悉事物本性、整体把握对象的能力和意向”。第三,感性直观对于人生而言是“痛切”的。所谓“痛切”,这就是说,在审美活动中,感性直观是审美主体当下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审美人生实践的感受过程。它既体现为对象是可感的、真实的、个别的生动存在,还表明审美主体是带着“呼吸和血肉”,带着丰满的情感和阅历背景建立起主体与对象的审美关系的。二、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1、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的美学内涵2、美学家的思想论述1、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的美

6、学内涵审美经验是含有超越功利追求特性的。如前所述,这种超越功利性是说,在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心理态度不对对象生世俗的利害关系的欲求和占有,相反,它却要暂时抽身出来,超越对对象的功利心、物质性的占有欲。否则,主体就不会生成审美经验。2、美学家的思想论述总结西方的美学观点,十八世纪的经验派美学家和十九世纪的德国美学的代表人物,大都涉及和阐述了这一命题。英国经验派美学家哈奇逊认为,人具有一种“适宜于感觉到美的的快感的感官”,即内在感官,这种内在感官是一种趣味能力,它所得到的快感既不涉及关于对象的‘原则、原因或效用的知识“,也不涉及个人利害计较。他说:“美的快感

7、和在见到利益时由自私心所产生的那种快感是迥不相同的。”对于哈奇逊来说,不计较利害,也就是没有“自私心”,不对对象起“占有欲”,这乃是审美快感的特点。康德发展了这一思想。康德认为,审美是无利害关系的。他在论述鉴赏判断的四个规定时说: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所谓利害关系,就是对象实际存在(内容、质料等)使人满意或不满意,从而引起人的愉快或不愉快,而这种愉快或不愉快,主要与主体的欲望直接相关,而与美的对象本身无关。所以,决定鉴赏(审美)判断能否成立的关键在主体,如果作为鉴赏判断的快感渗入了利害(功利)的考虑,就有了偏爱,就不是纯粹的鉴赏(审美)

8、判断了。康德进一步区分了三种愉快的理论:第一,审美经验的愉悦是感官的快适,它完全依赖于对象实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