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超越的内涵、本质和特征

审美超越的内涵、本质和特征

ID:10658874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审美超越的内涵、本质和特征_第1页
审美超越的内涵、本质和特征_第2页
审美超越的内涵、本质和特征_第3页
审美超越的内涵、本质和特征_第4页
审美超越的内涵、本质和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美超越的内涵、本质和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审美超越的内涵、本质和特征  审美超越性是一个古典美学的核心命题,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同时,审美超越也一直是国内外争论不休的话题,在中西古典美学中有着很深的渊源,中西方先哲尽管存在文化、思维模式等差异性,但都对此话题不乏睿智之思。先哲们立根自己的文化,对审美超越从不同角度给予界定。  虽然在概念上,中西关于审美超越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源自文化,中国古典审美超越是向内的自我消解,而西方的审美超越则突出了精神向外的对象化运动。虽然中西审美超越的方式、内涵上有差异,但他们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似乎都遵循着一些共同的

2、原则,如对审美超越内涵的探讨几乎都是建立在哲学理论架构的基础上,在审美超越的本质问题上也能达成共同的共识。本文试图在哲学理论为架构的基础上,企图将审美超越定义为一种精神性体验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并融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试图重新审视审美超越的内涵、本质和特征,在揭示审美超越本质的同时,也试图解答人为什么会有超越性存在这种涉及人生存之根本意义的问题。  一审美超越的内涵  (一)西方文化体系中的审美超越  在美学理论研究中,关于审美超越的探讨,历史悠久而古老,但它又是一个常在常新的美学话题,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

3、方文化体系中,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探讨和研究。西方对审美超越的界定如果以哲学理论为基础进行划分,大致经过了二个阶段。第一个哲学基础就是将审美超越界定在人存在的本质是理性的基础之上。柏拉图认为人是具有理性的,人是理性的存在,这不仅是人的特质,同时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而人所生活的全部世界都是感性的世界,感性世界的存在并不根源于自身,而根源于一种更高的存在---理念世界。所以,现实世界所有事物的美都依赖于美的理念,而美的理念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永恒的东西。因此,柏拉图指出,人要达到对美的理念的认识和境界,就只

4、能通过理性对美的理念凝神观照才能孕育无量数的优美崇高的道理.①进而,柏拉图指出,人只有通过理性对审美理念的追求才是人最值得过的,并最有意义的生活,这样也就达到了审美超越以及审美的更高境界。  普洛丁继承了柏拉图以理性认识理念的超越思想,并同时结合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将审美超越的内涵扩充为人对上帝的启示与圣灵的光照。后来的康德似乎并没有超出人的本质为理性的规定,只是融合了人的道德情感和境界而将审美超越定义为无利害的快感和单纯的自由之境。这是西方对审美超越发展的第一阶段。  然而,从叔本华开始,审美超越的哲学基础发生了改变,

5、叔本华和尼采以生命意志代替理性,探寻个体生存超越的可能。叔本华认为,人的存在充满了痛苦和不幸,人只能通过排斥生命痛苦的意志来达到审美超越,从而得到生命解脱。而尼采则从肯定人的生命出发,认为人要从痛苦的命运中解脱出来就必须依赖人的强力意志,通过强力意志的丰盈来达到对痛苦生存的审美超越。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为后来的存在主义开启了序幕,海德格尔对审美超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开始将审美与意义世界联系起来,并将审美看作是人的一种本真的生存方式,从此,超越便开始成为审美超越的本质,同时也成为了人的本质。这是西方对审美超越发展的第二阶段

6、。将审美与意义世界联系起来,并从意义与价值的关联性中探讨审美超越,这是审美超越在认识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  (二)中国文化体系中的审美超越  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多年,有着非常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化的特质在于擅长内在超越,追求无限崇高的精神境界,涉及美学、伦理、宗教等高级情感,正如蒙培元教授曾指出:中国传统哲学所提倡的,是美学的、伦理的、宗教的高级情操,决不是情绪反应之类;是理性化甚至超理性的精神情操、精神境界,决不是感性情感之类的某种快乐或享受。境界产生美,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既是审美性的文化,也是艺术性的文化。境

7、界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境界其中包括道德境界和精神境界,而天人合一则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最高的精神本质,当然,天人合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审美境界。  儒家重视伦理道德,并以修身为起点,最后达到内圣外王而平天下。儒家思想始终不倦地在探求着如何达到一个高度完善的道德境界,当这种道德境界感性现实显现出来,成为直观和情感体验对象的时候,在儒家看来就是一种审美的境界,审美境界就是高度完善地实现道德境界。①道家奉行自然无为,追求人法道,所以道家奉行循道而行、顺物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哲学。道家的无为

8、泛指无心之为,无目的之为,超越功利性之为,顺其自然之为。道家人生哲学的无为'倾向,表现了对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困境的超越,与无为审美的目的性不谋而合,使道家的人生哲学带有鲜明的美学色彩。在道家看来,自然本原之道,也是美的本原,体验自然之道(道境)既是道家审美的自觉追求,也是审美的终极追求。②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