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5岩浆区构造读图分析

实5岩浆区构造读图分析

ID:39339721

大小:2.13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1

实5岩浆区构造读图分析_第1页
实5岩浆区构造读图分析_第2页
实5岩浆区构造读图分析_第3页
实5岩浆区构造读图分析_第4页
实5岩浆区构造读图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5岩浆区构造读图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习五岩浆岩区地质图构造解读分析一、安排:计划学时2;自学学时2二、准备:彩云岭地质图(教员提供,学生复印)三、目的要求1.学会地质图上分析岩浆岩地质体产状、构造特征、形成时代并划分地质事件演化序列;2.掌握切制岩浆岩区地质剖面图的方法;3.学会文字简要描述地质图中火山岩-岩体若干地质构造特征。四.上交作业1.岩浆岩区地质报告一份(800-1000字),重点为侵入岩体、喷出岩体地质构造特征;2.绘制(切制)岩浆岩体剖面图(图幅南西侧教员设计规定的B—B´剖面。图7-5根据流面产状恢复岩体形态示意图(赵温霞等,2003)侵入体中的节理构造—岩浆冷凝过程中产生的

2、节理,据其与流线、流面的几何关系可分为:F:流线;A:岩脉Q节理=横节理:垂直于流线又垂直于流面;S节理=纵节理:平行于流线垂直于流面;L节理=层节理:平行于流面又平行于流线;D节理-斜节理:与流线流面斜交。五.实习步骤(带读与提示)1、了解地层发育状况及所构成的褶皱类型(一向两背),分析侵入体产出的构造部位(γ主体位于背斜核部,ν产于褶皱转折端及断裂带内);2、脆性断裂组合型式(地垒)及形成时代;3、韧性剪切带形成背景与时代(岩体西北缘,为岩体同期的热动力变形形迹);4、分析岩体接触带特征,观其与围岩是侵入接触、沉积接触还是断层接触?(与D、C为侵入接触,

3、与K1为沉积接触-岩体北西部剪切带所示);5、分析侵入岩体内部构造--流动构造(线理、面理等)、破裂构造等在不同部位发育程度、产状及规律;6、据平面形态(如呈浑圆状)、规模大小、相带分布、悬垂体(顶盖残留)等特征来恢复岩体形态和产状;7、确定各岩体形成时代及活动先后顺序(提示:γ侵入于C3而被K1所复盖,中部断裂南西端可见ν晚于γ的接触关系);8、分析喷出岩体地质构造特征(提示:喷出岩体多具层状构造,与沉积岩某些研究方法类同;具有原生流动构造,又与侵入体分析方法相似。图中早期喷出岩体据流动方向判断向东流动,晚期喷出体的流动构造标志则显示向南流动,二者共同源于

4、图幅北部断裂处,推测可能为火山口所在)。9、主要地质事件演化序列分析(1)褶皱构造形成;(2)断裂活动具多期性①从其组合为地垒的样式并处于背斜两翼分析,最早的活动应与褶皱同期或稍后,并控制了γ的空间展布,②γ侵位后再活动(图幅中部F1断裂切割岩体,北西部F2切割韧性剪切带),同时控制了基性侵入体ν沿带贯入F1;③图中显示的最后一次活动是J之后K1之前(北部切割J又被K1所覆)。(3)γ侵入活动及相伴的岩浆热动力变形构造-韧性剪切带(γ侵位于褶皱核部);(4)基性侵入体(ν)就位,中部断裂南西端沿断裂贯入并与γ为侵入接触,除受断裂控制外,平面、剖面上亦呈鞍状且

5、处于褶皱核部,说明褶皱转折端的虚脱构造也是控制因素之一;(5)玄物岩喷出及角度不整合形成(图幅北东部J分别覆于较老的C3、D3地层、γ岩体和断层);(6)K沉积及角度不整合形成(图幅北部可见K1分别覆于较老的C3、D3地层、γ岩体和断层,在北东部可见K1覆于J)。8、绘制(切制)岩体剖面图(参自制图切剖面图)(1)地形线切绘同前;(2)其它线条表示:接触界线用实线,相线用虚线,恢复岩体剥蚀部分用点线,单元体之间用脉动或涌动界线;(3)产状表示:围岩用相应的地层或变质岩的产状,岩体内部或与围岩接触处则用流面产状;(4)制图时注意线条间的交切关系,仍是用反序方法

6、处理,即先成地质体后画,后形成者先画;(5)注意相线纵深变化:愈深岩浆物性趋于一致,相线间隔变窄乃至消失,故向下绘制时相线逐渐靠拢;向上恢复的岩体部分,若某一侧缺少某一相带或某一单元体,绘制时应找出消失点(亦即汇合点),取其中部即可(自制图切剖面之D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