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网数字化保护——1.1数字保护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微机保护概述张沛超pczhang@sjtu.edu.cn20121教材2参考书3数学工具4MathCADMatlab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地位与作用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道防线”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电力系统为防止发生恶性事故,制定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后就可以保持系统稳定又可以不丢掉负荷的故障称为第一类稳定性故障,其相应的技术措施被称为第一道防线;采取一定技术措施,但必须丢掉部份负荷的故障称为第二类稳定性故障,此时,除第一道防线的技术措施外所必须增加的技术措施称为第二道防线;当系统己经失去稳
2、定,但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后即可避免系统发生大面积停电和崩溃的故障被称为第三类稳定性故障,其相应的技术措施称为第三道防线。6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的技术措施主要是继电保护,包括重合闸等;第二道防线主要是安全稳定紧急控制系统,按稳定判据决定切机、切负荷以及连锁切机、切负荷等;第三道防线主要是低频、低压减负荷,振荡解列等。7继电保护拒动可能导致的后果8微机保护发展简史9保护发展简史1950‘s以前的继电保护装置都是由电磁型感应型或电动型继电器组成的,这些继电器统称为机电式继电器.1950’s初由于晶体管的发展开
3、始出现了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称之为电子式静态保护装置.1970’s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在我国大量采用的时期满足了当时电力系统向高压大容量方向发展的需要.1980’s后期静态继电保护从第一代(晶体管式)向第二代(集成电路式)的过渡.1990’s全面进入微机保护阶段。10微机保护微机继电保护指的是以数字式计算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不同的称呼:微机保护、微型机继电保护、数字式保护…DigitalProtection,NumericalProtection,ComputerProtection,Microprocessor-
4、basedProtection…11国际上微机保护发展简史1960‘s中后期,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一些学者的倡导下开始进行研究的。但由于当时计算机的价格昂贵,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继电保护的技术要求,因此没有在保护方面取得实际应用。但由此开始了对计算机继电保护理论计算方法和程序结构的大量研究,为后来的继电保护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970’s后期,出现了比较完善的微机保护样机,并投入到电力系统中试运行。1980’s,微机保护在硬件结构和软件技术方面日趋成熟,并开始推广应用。12我国微机保护发展简史起步于1980‘s初期,起步晚,
5、但进展很快。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1984年,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的新一页。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年、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年、1996年通过鉴定。13我国微机保
6、护发展简史上海交通大学与许继电气联合研制的光纤纵差线路保护于1995年通过科技鉴定,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4微机保护的未来15微机保护的优点16微机保护的优点CostSelf-checkingandreliabilitySystemintegrationanddigitalenvironmentFunctionalflexibilityandadaptiverelaying17微机保护系统的结构181、变电站角度。。。192、单套保护系统。。。20单套保护系统。。。21交流输入模件A/D变换微计算机开入开出模件人机对话
7、模件端子箱单套保护系统(全数字化)。。。22交流输入模件A/D变换微计算机开入开出模件人机对话模件MU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改变了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结构:1、A/D变换没有了,代之以高速数据接口。2、开关量输出DO、输入DI移入智能化开关,保护装置发布命令,由一次设备的执行器来执行操作。高速以太网通信ECTIED执行器3、装置内部。。。23微机保护硬件结构24微机保护硬件结构2526硬件MCU主板设计方案MCUMC33993A/D前向通道其它24V开入16路MC33996SPI接口16路开出网络接口光隔LIN,485,CAN时
8、钟DATAFLASHSPI接口液晶显示器旋转鼠标13根I/O线ECT接口3线接口光隔10个220V开入SPI接口USB接口采样(ALP,S/H,MUX,A/D)微机保护软件结构数字滤波器是不以计算电气量特征参数为目的,而是通过对采样序列的数字运算得到一个新的序列(通常仍称为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