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25138
大小:1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30
《高二地理 中国气候--气温 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气候——气温说课稿一、学情分析本节课属于高考的一轮复习,课时内容在八年级就已经学习过,但是学习的较浅显,我们的高中生,基础较弱,初中时地理学科的考试形式为开卷,基本上80%的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没有印象,但是在区域地理的系统学习中,部分学生已逐步培养出地理学习的方法,即依据导学案预习,读课本读地图,上课讨论答疑解惑,规范记笔记。针对我们高中学生的学情,在复习过程中,我以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涉及一些探究题,旨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了解。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为针对学生学情和高考选择的复习教材,学习过程中还结合了地图册。教材内容总结精炼,规
2、律性强,学习过程中需要补充一定的基础知识。本课中国气候,讲与练设三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我国的气温。学习目标为:掌握我国夏季和冬季的气温特点和成因,在此基础上会应用等温线的凸向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会划分我国的温度带,简单了解不同温度带的农业的差异。本课的重点为熟练掌握我国冬夏气温特点及成因,难点为应用等温线的凸向规律来理解影响气温的因素。三、教法及学法分析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以学校“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引导学生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
3、来设计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导入法、读图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1、导课以山东和奇台在同一周内的照片作为切入口来对比,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差异,找出原因。本人在照片的留影,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过程以导学案为学习的主线,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完成导学案。(1)合作学习阶段。依据教学目标设计7个问题,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什么?2、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3、我国冬季
4、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4、我国夏季气温的特点5、我国夏季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6、我国温度带有哪些,分布在哪里?7、不同温度带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自主学习2分钟,即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找出这7个问题的答案;小组讨论5分钟,即完成本组问题,同时选好一个同学展示给大家。在这一阶段,老师要观察各组的学习情况,及时的答疑解惑。(2)小组展示阶段每组选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由学生和老师提出质疑,老师及时解答,教师解答过程中结合地图册或课件图示更清晰明了。第一个问题较简单,教师引申: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描述的是济南的气候,奇台一夜大雪描述的是天气
5、。第2、3、4、5四个问题联系学习,难点在冬夏季气温特点的成因,联系必修一所学知识: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在学生简单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突破重点。第6、7两题较容易,学生结合课本和地图册就能独自完成,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检测环节,即给出温度带划分图让学生说名称,该部分内容学生易与全球气温带划分混淆,需及时巩固加强记忆。(3)小组探究阶段小组探究穿插在展示中,当知识需要引申时,课件上及时给出探究题,小组合作完成,提升了小组的团结协作,也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本课设计三个探究题,探究一: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探究三我国夏季温度最高和最低的
6、位置及形成原因,这两个探究较容易,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基本可以解答,老师加以补充,及时提醒做笔记就可以。探究二为课本活动题,此处为本课的难点,引导学生读题及分析答题技巧是关键,图中等温线的变化规律即为等温线的凸向,形成原因即为影响气温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等温线的凸向规律,该问题在导学案上有所涉及,学生探究前应先做以提示。对照中国地形图解答本题,找出A、B、C三处分别为台湾岛、海南岛和辽河平原,结合地形特点分析这三处的等温线凸向。解答完以后找班上成绩较弱的学生再给大家解释,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本探究可用学生讨论、地图册、导学案预设题目相结合
7、来突破难点。(四)小结知识内容即为板书,指导学生看就可以,还要小结学生本堂课的表现,及时给与肯定,同时要提到最近的全球气候大会,旨在教会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五、板书说明黑板右边课前写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目标的学习,完成一项目标则给学生以提示;黑板最右边课前画好计分栏,及时加分鼓励学生,这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黑板主板板书内容为上课的主干知识点,采取边讲边写的方式,课上完则课程框架也展示给学生,便于课堂小结。六、反思本堂课结束,教学目标全部完成,但学生在难点的突破上还需加强,进一步提升学生读图的能力。同时需
8、加强联系,及时巩固。另外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地理相关的全球大事件,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地理丰富我们的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