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C第六章50~60年代中期的散

CJC第六章50~60年代中期的散

ID:39317839

大小:421.60 K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6-30

CJC第六章50~60年代中期的散_第1页
CJC第六章50~60年代中期的散_第2页
CJC第六章50~60年代中期的散_第3页
CJC第六章50~60年代中期的散_第4页
CJC第六章50~60年代中期的散_第5页
资源描述:

《CJC第六章50~60年代中期的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50-70年代中期的散文第一节抒情散文创作热潮的形成一、50-70年代中期散文的发展状况建国三十年,当代文学的整体价值取向在于注重政治方向的一致性和教育功能的针对性。其文学的规范原则是歌颂的,艺术形态是一元的。本时期的散文就根植在这个土壤之上。1.从散文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一历史阶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翻滚不停的时代风云,冷热不定的政治气候,躁动不安的人情世态,都不可避免地在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特别是散文中得到反映。①1950-1957.6,新的时

2、代,新的生活及抗美援朝为抒情散文创作开拓了广阔的领地。②1957年-1958年,急风暴雨般的政治斗争减弱了抒情散文的发展,严重伤害了作家的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60年代初,国家调整了政策,出现了新的历史转折,排除了左倾错误的干扰,解放了文艺生产力,使抒情散文创作形成了热潮。④1962年秋天,“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提出后,抒情散文创作又走入了低谷。1962年-1966年,散文创作失去了前一阶段的光彩和辉煌。⑤“文化大革命”中,散文创作也进入一个荒芜的年代。⑥粉碎“四人帮”之后,散文又进入了一个

3、兴旺复苏的新阶段。2.从散文的内容来看⑴、一是及时地深刻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构成了新中国散文创作的第一道灿烂的风景线。⑵、二是反映新中国的新人新事和沸腾的社会主义建设生活。⑶、三是深刻反映了粉碎“四人帮”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揭示了各族人民的心理状态。3.从散文的发展角度和创作队伍来看⑴、一支来自解放区;⑵、一支来自国统区;⑶、一支是在新中国茁壮成长的年轻新秀。二、本时期抒情散文创作热潮的形成及其原因1.当代抒情散文创作发端于建国初期。2.50年代中期抒情散文蓬勃发展,这与国泰民安的良好环境密不可分。

4、3.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了一个抒情散文创作热潮。散文名篇佳作的涌现是抒情散文热潮形成的标志。抒情散文热潮于1959年-1961年形成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文学现象。这一时期,国家虽然处在“三年困难时期”,而散文创作却出现了一个可喜的局面。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一时期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国家对文艺政策做了调整,作家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文艺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国内的复杂斗争和正处于困难境地的人民也需要大量具有精神鼓舞力量的散文作品。三、本时期抒情散文的创作特点1.呈

5、现出大“我”的形象,作家主体性不断弱化。总的说来,由于时代的制约,全民族的心理态势和审美情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逐步呈现出大“我”的形象。与现代散文相比,“小我”淡化隐没,作家主体性不断弱化。这种文学态势的变化与时代的变革紧密相关。在时代的推动下,作家积极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全身心地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热情地讴歌多姿多彩的生活,这是建国30年抒情散文创作的总体趋向。2.颂歌模式与火红的时代同步,用散文歌颂社会生活,赞颂劳动人民,用文学的教育功能作为散文创作的价值取向,是这一时期散文创

6、作的整体特征。3.追求诗意到了50年代中期,散文创作出现了新的变化:追求诗意的捕捉、创造诗的境界、寻找诗情的表现,成为散文作家推崇备至的时尚。杨朔指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杨朔:《“海市”.小序》)“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杨朔:《东风第一枝.小序》)杨朔一再倡导散文诗化的理论,且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佐证了这一理论的合理性,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当时,刘白羽、秦牧与和杨朔一样有着相同的散文观念,刘白羽就倡导把“美的生活、美的思想、美的感情变成美的文字”(刘白羽:《早晨的太阳·序》,

7、作家出版社1959年出版。);秦牧主张“文学应当宣传真善美,反对假丑恶”(秦牧:《花蜜与蜂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他们用美的文字歌颂新生活、新时代。这说明杨朔散文现象的出现不是个别的、偶然的,它与时代的风貌、作家的艺术观念、民族的审美情趣是紧密相连的。80年代,有人对杨朔散文现象和杨朔模式提出质疑,对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实事求实地进行评价。四、散文创作理论探讨本时期散文理论也得到了发展。1959年-1961年,作家、评论家努力探讨总结散文发展带有规律性的问题。诸如,散文的涵义、散文的性

8、质和特征,散文的产生和发展,散文的形态和演变,散文的风格、流派等。在60年代初,关于散文特征的讨论中,作家、评论家提出了各种意见。⑴、师陀提出了散文忌“散”,贵在不“散”的看法。⑵、王尔龄则针锋相对地提出,散文贵在一个“散”字,如果说杂文的特点就在一个“杂”字,那末,散文的特点正在于“散”。作为艺术形态的散文究竟是“散”,还是“不散”,意见纷耘。⑶、肖云儒明确提出了“形散神不散”的主张。五、本时期风格卓然的散文作家1.50年代初期,巴金、魏巍、冰心、菡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