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

都江堰——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

ID:39314192

大小:303.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30

都江堰——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_第1页
都江堰——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_第2页
都江堰——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_第3页
都江堰——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_第4页
资源描述:

《都江堰——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年第3期79文章编号:1007—2284(2008)03-0079—02都江堰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李可可(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武汉430072)摘要:“分疏治水”是我国古老的治水理论,起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这一理论影响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都江堰的实践证明了分疏治水是可以取得完全成功的。创建了2260年、工程效益延绵不绝的都江堰,其工程布局、治水理论,无不体现出典型的“分疏”思想,整个工程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与人类智慧。今天提倡的“人水和谐”,要尊重河流的自然规律,这与“分疏说”之间有相通之处,因此应该可以从古老的“分

2、疏治水”理论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关键词:都江堰;分疏治水;人水和谐;中国水利史中图分类号:TVl文献标识码:A都江堰工程是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由当时秦国蜀守李冰创建的一项伟大工程。该工程布局巧妙,因地制宜,发挥出持久而巨大的效益。可以说,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分疏治水”思想的具体实践与成功典范。分疏,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采用的方法。这种分疏治水的思想自形成后,就一直在我国水利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由此而形成了一种传统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江堰工程就体现着这一传统的文化观念与科技价值。1分疏治水的传说及其影响传说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是因

3、为他采用了“疏导”的正确方法,从而平息了一场滔天的洪水。《墨子·兼爱中篇》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派注,后之邸滹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漏之在陆防、孟津之泽,洒为九浍,以楗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于越南夷之民。”此外,《孟子·滕文公下》记:“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苟子也说禹“北决北河,通十二渚,疏三江”[¨。吕氏说“禹于是疏河决江,为彭蠡之障,干东土,所活者千八百国”[引。这些古文献中的泄、洒、凿、漏、注、疏、瀹、决、排、通等动词,都是记载禹

4、治水的方法,其核心成份即为“分疏”二字。经过先秦诸子以及《史记》等文献的传播与强化,大禹的分疏方法逐渐演成我国传统治水思想中的一个“经义”,收稿日期:2007—10-16作者简介:李可可(1965一),女,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水利史、水管理与水政策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在历代的治水思想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例如,西汉著名的“贾让三策”中,上策立足于“宽河缓流”,使水“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中策立足于“分洪分流”,使水分入北边的漳水,既可分洪,又可引水灌溉;这两种策略均为典型的疏导思想;其下策则说:“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此最下策也。”[3]除了应用于治水,“分疏说”作为

5、一种普遍认识意义上的哲学思想,已渗入到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一种被普遍认可与信仰的观念。孟子说:“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43这一原理用于社会统治时,则是要求统治者要象顺乎水的本性那样,顺从民众的意愿进行统治,对民众的意见与要求,宜采取疏导的方法,而不宜壅塞压制,以激化矛盾、动摇统治,即所谓“治国如治水,因势而利导之。”历史上,“分疏说”这一治水思想曾被加以应用,其中最为成功的例子,就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2都江堰的分疏治水都江堰工程最初兴建的目的,在于“辟沫水之害”[5],即消除岷江的水害

6、,同时工程还具备航运与灌溉之利。都江堰枢纽位于岷江中游,地处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冲积平原的地方,这里正是成都扇形冲积平原的顶点,从而占据了分水引水的制高点,既能有效防洪,又保证了整个灌区的分流灌溉。古代的都江堰枢纽由百丈堤、都江鱼嘴、内金刚堤、外金刚堤、飞沙堰、宝瓶口、人字堤等组成(见图1)。这些工程的位置、结构、尺寸、高低、方向、角度等的布置,与岷江河势、两岸的山势、以及不同季节上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相互结合,共同组成—个有机的、完善的整体,达到巧妙引水、分水、泄洪、排沙等目的。万方数据80者li江堰——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李可可图1都江堰工程布置示意图都江堰枢纽的主要组成是鱼嘴、飞沙堰

7、和宝瓶口三大部分。鱼嘴与内、外金刚堤联合作用,可自动将岷江上游的水流,按照丰水期“内四外六”、枯水期“外四内六”的比例,分水入内、外江,同时还将上游水流中挟带的推移质泥沙引向外江。其工作的原理,满足弯道水流的运动规律。一方面,弯道中的水流“大水走直,小水走弯”,而鱼嘴的位置,便是处于丰枯水期水流中泓线左右偏转的临界点上,丰水期中泓线指向外江,故60%的水流进入外江;枯水期中泓线指向内江,故60%的水流进入内江;另一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