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活中的逻辑错误

试论生活中的逻辑错误

ID:39308688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30

试论生活中的逻辑错误_第1页
试论生活中的逻辑错误_第2页
试论生活中的逻辑错误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论生活中的逻辑错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生活中的逻辑错误。答:一、逻辑有其自身的规律,不管使用什么概念和命题,进行何种推理和论证,都必须遵守最基本的逻辑规律.否则,人们的思维就会出现错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有四条,分别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违反这些规律的要求,我们的思维和论证就会含混不清,在生活中也会很容易产生逻辑错误。二、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循环定义、同语反复、概念不当并列、因果倒置、循环论证、推不出等等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而犯的逻辑错误有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转换论题,与偷换论题等。A、在

2、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这是同一律的要求。可用公式表示:A是A,A表示一个概念或命题。一个概念反映什么对象就反映什么对象,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它不能既反映这类对象,又反映彼类对象。在概念上有意识地违背同一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偷换概念”.如: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狂人日记》不能一天就读完。前一个“著作”指鲁迅作品的总体,第二个“著作”指一部具体的作品《狂人日记》,这里偷换了“著作”的概念。B、在概念的运用方面,有的人是不了解某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以至在后面

3、运用这一概念时改变了这一概念的含义。这种错误叫做"混淆概念"。如:你向老板请一天假,老板推心置腹地说:"你想请一天假,你在向公司要求什么?一年里有365天,52个星期。你已经每星期休息2天,共104天,还剩下261天工作;你每天有16小时不在工作,去掉174天,还剩下87天;每天你至少花30分钟时间上网,加起来每年23天,剩下64天;每天午饭时间你花掉1小时,又用掉46天,还有18天;通常你每年请2天病假,这样你的工作时间只有16天;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休息不上班,你只干11天。每年公司还慷慨地给你10天假期,算下来你就工作1天,而

4、你他妈的还要请这一天假。除了夸大其辞以外,里面还有很多重复计算,把“非上班时间的自由活动”也算成“减少工作时间的活动”了。C、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统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例如:有人向执法人员质疑乱罚款的问题,执法人员说:“罚款本身不是目的,严格执法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这里就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了。还有一个例子:有这么一段话:“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以对话为主要表达方式,把对话生动而艺术地表演出来,就必须对作品有深刻的认识。”在这段话中,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句中的“它”本来指戏剧,说

5、的是戏剧“是以对话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后半句转移到人身上去了,“就必须对作品有深刻的认识”指的却是人,前后论题转移,犯了论题转移的逻辑错误。2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这是矛盾律的要求。可用公式表示:A不是非A,A表示一个概念或一个命题。一个概念不能既是它,又不是它,就好像一个人,不能既是人又不是人;一个命题不能既肯定某一对象又否定这一对象。违反矛盾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称之为“自相矛盾。生活中犯“自相矛盾”错误的例子有很多,例如:甲:照你看来,就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了。乙:

6、没有,根本没有甲:你就是这样确信吗?乙:对!这里“乙”就是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他确信没有信念这件事本身就是信念。还有,如:有个人说“这件事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供参考。”再如有人说“一个月来,这个问题时刻缠绕着我,而在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时候,我又暂时抛开了这一问题,顾不上去想它了。”既是“时刻缠绕着我”,就不会出现“顾不上去想它”的情况说话人也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3.同一程中,如果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既不承认这个,又不承认那个,那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所产生的错误,称为“模棱两可”。

7、如: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乙:“我要是去,早登记了”甲:"那么,你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这里有两种情况并隐含着一种推理:A:去,登记/非A:不去,不登记“谁说我不去?”否定非A,“要是去,早登记了”否定A。 又如:甲:你看过《狂人日记〉吗?乙:“我只看过《祝福》。”甲:“那你是没看过《狂人日记》了?”乙:“我什么时候跟你说我没看过。”“只看过”排除了A,“没说没看过”排除了非A,并用了新的论点来转移视线偷换命题。这种论证特别喜欢用双重否定和偷换概念,“我没说A”

8、,“我没说不是A”,“谁告诉你我说不是A了?”,“我说B”,并用“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却又不指出在哪里用什么推理说清楚来。4.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是真,总是有充足理由的。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理由虚假”或“推不出”的逻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