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00769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9
《车辆用液压缸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西蓝天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DG型液压缸CAD设计系别: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05级本(2)班学号:105202010104姓名:陈竟辉指导教师:吴暐填表日期:年月日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种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中的传动设备大部分是利用液压系统来实现的。所以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效率是加强现代机械设备的优化手段。而长期以来,液压系统的设计基本上沿用了类比加核算的经验设计法。设计师主要凭借已有的液压元件和回路知识、工程时间经验及零星资料,靠手工进行系统方案的拟定、粗略计算和液压装置的结构设计及绘图。设计出的元件或
2、液压系统产品往往需要经过大量的样机试验和反复修改才能够满足性能要求,因此,制造周期长,人力、物力消耗大。我们课题所研究的是CAD辅助设计与CAM辅助加工技术。可使液压系统从单调乏味的手工作业变成自动作业,这对于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性,综合应用各种先进的现代设计方法,有效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制造费用缩短研发周期并促进产品标准化等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的专业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而DG型车辆用液压缸为双作用单活塞杠式液压,主要用于车辆,工程机械,起重机运输机械,矿山机械及其它机械的液压系统,所以做这个课题设计主要培养我们的自主设计一定型面的机械零件的能力,这个课题涉及CAD的应用,液
3、压系统的设计,缸体的加工和程序段的生成,对我们的液压知识是个全面的巩固,对我们所学的机械设计也是有很大的提高和帮助,由于涉及到仿真加工对我们的CAD/CAM/Mastercam以及数控编程及原理等各方面知识都有熟悉和提高的效果,包括设计当中可能遇到的材料选取,工程力学计算,加工工艺分析,出图等一系列的过程也会对我们所学的金属工艺,工程力学,制造工艺,CAD,UG有一个全心的巩固过程,对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是个很好的考验,而且我们也可更加丰富我们的课本外的知识。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国外现状:随着液压技术的深入普及和应用领域、场合的日益扩大,对液压缸的工作
4、性能改造使用范围制造精度外观材料试验方法都不断提高,因此不断推动着液压缸的发展与进步。其总的趋势为:(一)高压化、小型化:高压化是减小液压缸径向尺寸和减轻重量,并缩小整套液压装置体积尺寸的有效途径,目前超高压液压泵的输出压力已高达250Mpa以上,一台工作压力为100Mpa的15t,轻型压力机,可以制造手电筒一般大小。(二)新材质、轻量化:不久前,日本采用新型组份的铝合金,从液态开始即进行新的热处理工艺,结果最终成型铝合金材料的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能可达到45号优质碳素钢的水平。这将使现用的液压缸的重量减轻三分之二以上,将会引起液压工业乃至整个机械行业的重大变革。此外国外在航
5、空航天工业中以采用高弹性碳素纤维复合树脂塑料制作液压缸筒和活塞杆。据资料记载一个为14Mpa额定工作压力的高弹性碳素纤维复合树脂塑料液压缸,其材质仅为钢的1/5左右,铝的1/2左右;强度为碳素钢的2倍;弹性模量为铝的约2倍,此外还有高的疲劳强度;低温下耐冲击;耐腐蚀;还具有X射线透过性、非磁性、减震等特性。但是价格昂贵、成形加工工艺麻烦,现在仅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随着碳素纤维材料的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以及成形、加工方法的不断更新,价格下降后,将会在其他机械中推广应用。(一)新颖结构复合化:为了适应液压缸应用范围的扩大,各种新颖结构的液压缸不断出现。国内现状:机床是应用液压
6、技术较早、较广的行业。过去只在刨床、插床、拉床、及磨床上采用,现在75%的各种机床设备都采用了液压技术,代替复杂的机械传动。如60m/min以上的大型龙门刨床和30~50m/min的高精度平面磨床工作合的进给和快速退回,都采用了液压缸。我国早在50年代初期就采用了液压舵机,进入九十年代发展迅速,于是DG型车辆用液压缸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三、本课题研究内容1.确定液压缸的缸筒尺寸和机构设计。2.确定液压缸的活塞杆的尺寸。3.确定液压缸的工作行程。4.活塞的的机构设计。5.确定导向套的尺寸设计。6.确定端盖和缸底的尺寸设计。7.确定缸底长度。8.设计与计算缓冲装置。9.设计排气
7、装置。10.密封件的选用。11.液压缸的安装连接结构。12.防尘圈的选用。四、本课题研究方案液压缸的CAD设计一、液压缸缸筒的设计和计算1、液压缸内径的计算设计的是DG型液压缸,动力交大,所以根据液压缸的载荷力和系统工作压力计算。2、缸筒壁厚计算3、缸筒结构设计。缸筒两端分别与缸盖和缸底相连,构成密闭的压力腔,因而他的结构形式往往和缸盖及缸第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缸筒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结构便于装配,拆卸和维修的连接模式。二、活塞杆的设计与计算1、活塞杆直径计算2、活塞杆强度计算3、活塞杆的结构设计活塞杆的外端头部与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