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作文系列之读(观)后感

备战2020年高考作文系列之读(观)后感

ID:39296912

大小:4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9

备战2020年高考作文系列之读(观)后感_第1页
备战2020年高考作文系列之读(观)后感_第2页
备战2020年高考作文系列之读(观)后感_第3页
备战2020年高考作文系列之读(观)后感_第4页
备战2020年高考作文系列之读(观)后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备战2020年高考作文系列之读(观)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备战2020年高考作文系列之读(观)后感一、什么是读(观)后感? 读(观)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一部影视作品之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观)后感是一种常用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2019年高考课标Ⅱ卷的写作第④任务就是观后感的考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

2、,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要求:结合材料

3、,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读(观)后感是读完书或是看完其他作品之后的感触。也就是说,读(观)后感既包括“欣赏”的过程,也包括自己的“感受”。“感受”多种多样,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在阅读之后受到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在读作品之后联系社会实际发表见解。具体到“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需要回顾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

4、宝贵经验,发扬五四精神,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写作时个人的震撼、感动的情感可以穿插其中,更要写出其对自身的激励。读后感与一般议论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必须是建立在读、观后的基础上生发出的感想。中学阶段,撰写观后感时,更重视的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思考,少有对影片摄制手法方面的探讨,因而读后感、观后感的撰写思路趋于一致。 二、读(观)后感的常见误区1.简单摘抄——摘抄大量句段,只抄不“感”。相信很多同学都有一个专属小本本,上面抄满了动人的

5、好词佳句。摘抄的方式固然有助于学习积累,但“只抄不感”“只抄不练”却不能有效提升写作能力。如同仅仅从别人那里买来了食材摆到了桌上,没有经过自己的烹饪,它们也不会变成一桌美味佳肴。 2.脱离欣赏对象,放飞自我,自嗨式的“感”。欣赏了一部佳作之后,心中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写着写着停不下来了,内容却早已发散、跑偏。脱离了对象的读后感和观后感,容易变成一味地抒发情绪,而忽略了真正专注的文脉思路。3.仅停留于对作品的复述,忽略了更深层面的探讨。读(观)后感与复述的最大区别在于:既要体现“读”和“观”的过程,又要注重“感”。

6、在欣赏之后,若没有自己的见解,那么就仅仅停留在信息“输入”的阶段,缺乏有效的“输出”,做不到真正的积累、思考。每一部优秀作品所表达的东西,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背后总有深层的含义:也许是作者的人生感悟,也许是对社会的反映,也许是张扬某一种理念……无论如何,作品的内涵总是十分丰富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琢磨和讨论。三、读(观)后感的写作要点1.拟标题标题可以是《xxx读后感》《xxx观后感》《读xxx》,也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如《人间有味是清欢——读林清玄散文集》。前者简洁明了,后者主旨明确,也更有“文艺范儿”。当

7、然,读后感、观后感的标题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大家尽可以在切合主题的基础上自由发挥。62.写作结构与思路一篇完整的读(观)后感,大体来说,包含四个部分:引、议、联、结。这与议论文的写作方式有相通之处,但要注意不能脱离阅读对象。 第一步:引。文章开头,先简洁地交代所阅读的作品。通常情况下,读(观)后感的第一部分,围绕着“感”的要点,适当、有条理地引述相关材料。如果是影视作品,简洁地概括出某一个情节或画面,交代清楚生发出来的“感”从何而来,作品中的哪一点特别引起了思考。请注意,引述的原文材料是为后文的“感”服务的,所以

8、不可大段大段地摘抄。对于影视作品来说,说明画面或情节的篇幅不能过长,三言两语即可。仔细斟酌之后,不相关的内容可“忍痛割爱”。摘抄和概括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第二步:议。接着对所引材料进行分析、解读。挖掘出材料的深层含义,然后自然地过渡,提出你的中心论点,即你有所“感”的核心要点。请记住,自己的感悟是建立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的,你的核心要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解读中引发出来的。分析作品和发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