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资勘10-1 刘坤

开题报告 资勘10-1 刘坤

ID:39284753

大小:4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9

开题报告 资勘10-1 刘坤_第1页
开题报告 资勘10-1 刘坤_第2页
开题报告 资勘10-1 刘坤_第3页
开题报告 资勘10-1 刘坤_第4页
开题报告 资勘10-1 刘坤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 资勘10-1 刘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萨河林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指导教师尹志刚院(系、部)矿业学院专业班级2010级资源勘查工程学号1001170111姓名刘坤日期2014年3月21日教务处印制29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火山岩是岩浆喷出到地表形成的火成岩,是岩浆岩的重要类型之一。火山岩是地下岩浆喷至地表的直接见证,是地球内部信息和样品的载体,蕴含着探索大陆动力学的重要信息。通过对火山岩的研究可以揭示岩石圈结构和深部物质组成,是探索岩石圈深部作用过程及其演化机制的重要窗口,因而火山岩一

2、直是地球科学前沿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本次研究的区域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的萨河林场一带,针对岩石地层、岩浆岩、构造等基础工作,以萨河林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为研究对象,探讨萨河林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最后,结合前人资料,讨论萨河林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和构造演化背景,这将较大地提高本区地质研究程度,并为研究该地区成矿带提供地质资料。(二)研究现状1.1956-1959年,中苏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在黑龙江沿岸地区1∶100万路线地质调查,著有《黑龙江流域及毗邻地区地质报告》。将本区中生界划分根河统(J3g)中

3、基性—酸性熔岩组;下白垩统图里河酸性凝灰岩组。2.1956-1957年,中国科学院大兴安岭地质队曾在测区进行过1∶50万地质调查。主要沿铁路和河谷进行路线调查。3.1977-1981年,黑龙江省地质局区调二队三分队进行了根河幅、三河镇幅、库都尔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联测报告、图幅说明书及地质图,其中根河幅右上角1∶10万图幅在此次工作区内。4.1982-1983年,黑龙江省地矿局物探队进行了1∶5万航磁和航放测量(西南角约2300km2未进行该项工作)。5.1991年,内蒙古地矿局出版了《内蒙古区域地质志》6.19

4、93年,黑龙江省地矿局出版了《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7.1997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出版了《黑龙江省岩石地层》8.1997年,内蒙古地质矿产局出版了《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29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一)主要研究内容1、通过调研资料,从而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萨河林场一带地质背景以及该区域的研究现状。2、进一步研究内蒙古萨河林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演示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火山岩形成构造背景。3、最后通过以前的研究,进而对本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的基本信息有一定的了解。(二)主要解决的问题、理论、方法、技术路线首先调

5、研资料,了解内蒙古萨河林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的物质组成、岩性特征、分布规律、形成时代和背景和演化过程。同时了解该区域构造演化背景、构造演化过程、以及构造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与规律。然后,将收集的资料进一步的研究和对比,分析该区域中生代火山岩形成规律和构造演化规律,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在通过对资料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该区域的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和构造背景,形成文字论文。技术路线如下:1、收集前人对内蒙古萨河林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和大地构造的相关资料,以及查找前人关于该区域中生代火山岩相关论文,经常跟指导老师探

6、讨遇到的问题。2、分析大兴安岭区域中生代火山岩石特征,岩性特征,矿物特征,岩石化学成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并绘制相关图件。3、在前人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前人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绘制的图件,编写论文。(三)论文框架引言1区域地质背景2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3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4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5火山岩形成构造背景296结论三、研究进度第一周至第三周,进行野外毕业实习。第四周,收集基本资料,查阅参考文献。第五周,整理开题报告。第六周,修改开题报告,并完成。第七周,运用MapGIS绘

7、图。第八周至第十三周,进行设计文字编写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上交设计进行审核第十六周,准备答辩四、主要参考文献[1]林强,葛文春,孙德有,等.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大地构造意义[J].地质科学,1998,33(2):129-139.[2]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中的岩浆作用[J].地学前缘,1999,6(4):339-346.[3]赵越.杨振宇,马醒华.东亚大陆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J].地质科学,1994,29(2):105-119.[4]夏军,王成善,李秀华,等.海拉尔及其邻区中生代火山岩的特征及其

8、边缘陆块型火岩的提出[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3,20(4):67-79.[5]尹志刚,赵海滨,赵寒冬,等.大兴安岭北端塔木兰沟组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构造背景[J].地质通报,2005,24(9):848-853.[6]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