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79575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9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的第二课《物体的变形状改变以后》中的《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实验》。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作一个简略的概述。一、说教材:本单元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在前一课了解了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形状的影响之后,从本节课开始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具体的力。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教材按照从观察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性质,从实验探究到实际应用的线索编排而成。二、说学情:
2、力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平时未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而物体形状改变后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弹性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象,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还处于引导性探究学习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使他们对弹性的认识由表象到本质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三、说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2、能够区分弹力与弹性。3、能够做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关系的实验。四、说教学重难点:1、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2、了解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关系。五、说教法、。在设计中力求让教学贴近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
3、、身边的材料为学习的切入点,用学生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突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资源,从观察现象到发现物体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实验的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学法: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科学》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在前一课学习中,学生对力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生活中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也有了一些初浅的直接认识,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制作、观察、实践、交流等手段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为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下学法:1、自主探究法:在学习实践中
4、,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适时启发、点拨、鼓励。2、分析归纳法:以实践为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3、分组讨论法:针对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学习中解决问题。六、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分别固定6个弹簧的一端,测量弹簧的长度1、每次测量弹簧最上端到最下端距离。2、等弹簧静止不动的测量。第二步:在第1个弹簧下挂1个钩码,测量弹簧的长度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始长度。第三步:在第2个弹簧下挂2个钩码,测量弹簧长度。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始长
5、度。第四步:在第3个弹簧下挂3个钩码,测量弹簧长度。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始长度。第五步:在第4个弹簧下挂4个钩码,测量弹簧长度。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始长度。第六步:在第5个弹簧下挂5个钩码,测量弹簧长度。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始长度。第七步:推测挂6个钩码,弹簧拉伸又有多长。实验结论:弹簧受力与拉伸长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受力越大,被拉伸长度越大。七、说板书设计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悬挂钩拉力大小弹簧拉伸长度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4个钩码5个钩码6个钩码实验结论:弹簧受力与拉伸
6、长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受力越大,被拉伸长度越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