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77859
大小:702.5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29
《病毒的致病机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病毒的致病机理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分析,病毒致病特征与其他微生物的差异很大;但从整个机体或群体上研究,发现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与细菌感染有很多相似之处。 病毒侵入机体是否引起发病,取决于病毒的毒力和宿主的抵抗力(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因素),而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第一节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指病毒侵入体内并在靶器官细胞中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病毒性疾病:指感染后常因病毒种类、宿主状态不同而发生轻重不一的具有临床表现的疾病。有时虽发生病毒感染,但并不形成损伤或疾病。一、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1、按有无临床症状,分为: (1)
2、隐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不明显。 相关因素:病毒的性质、病毒的毒力弱、机体防御能力强 隐性感染虽不出现临床症状,但病毒仍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播散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显性感染 某些病毒(如新城疫病毒、犬细小病毒等)进入机体,可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造成组织和细胞损伤,机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2、依病毒在机体内滞留时间的长短,分为: (1)急性感染 病毒侵入机体后,在细胞内增殖,经数日以至数周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 在潜伏期内,病毒增殖到一定水平,造成靶细胞损伤,甚至死亡,从而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宿主
3、动员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因素清除病毒。特点是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病后常获得特异性免疫(因此,特异性抗体可作为受过感染的证据) (2)持续性感染 病毒可长期持续存在于感染动物体内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一般不显示临床症状;或存在于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而不显示细胞病变。 持续性病毒感染有病毒和机体两方面的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力完全清除病毒;病毒在免疫因子不能到达的部位生长;有些病毒可产生缺损型干扰颗粒(DIP);某些病毒基因可整合道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某些病毒无免疫原性(如朊病毒),不产生免疫应答;某些病毒对免疫细胞亲嗜,使免疫功能发生障碍或消失。 持续性感染有下述
4、4种类型: ①潜伏感染 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的病毒子。 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在非发作期,用一般常规方法不能分离出病毒。 ②慢性感染 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可继续感染少部分细胞,也能使细胞死亡,但释放出的病毒只感染另一小部分细胞,因此不表现病症;病毒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十年。 ③慢发感染 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很长可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平时机体无症状,也分离不出病毒。一旦发病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最终常为致死性感
5、染。 ④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可在急性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疾病。如:犬瘟热→脑炎、猫全白细胞减少症→小脑综合征兽医临床常见的具有持续性感染特性的病毒疾病名称病毒分类持续感染方式持续部位口蹄疫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短期循环动物咽部猪水疱病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短期循环抵抗力强的病毒动物咽部牛瘟、犬瘟热、新城疫副粘病毒科短期循环动物咽部蓝舌病造血系统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中间宿主,持续感染,先天性感染牛白血病反录病毒科肿瘤病毒属持续感染造血系统猪瘟披膜病毒科瘟病毒属短期循环,持续感染,先天性感染造血系统水疱性口膜炎狂犬病弹状病毒科水疱病毒属狂犬病毒属未知造血系统传染性
6、鼻气管炎伪狂犬病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科短期循环,持续感染神经节绵羊痘、山羊痘、疙瘩皮肤病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短期循环,抵抗力强神经节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短期循环,持续感染,中间宿主造血系统第二节病毒的致病机制一、病毒感染引起细胞的变化 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包括来自病毒的直接损伤和机体免疫病理应答两个方面。敏感的宿主细胞被病毒感染后,两者相互作用下可表现为: ①杀细胞性感染 ②稳定状态感染 ③细胞凋亡 ④包涵体的形成 ⑤病毒基因的整合与细胞的转化1、病毒感染后的细胞变化 (1)杀细胞性感染 病毒在宿主易感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损伤与死亡,这种感染称为杀细胞性感染
7、。 (2)稳定状态感染 某些不具有杀细胞效应的病毒(多为有囊膜病毒)所引起的感染,称为稳定状态感染。 病毒对感染细胞的代谢以及溶酶体影响不是很大;成熟的病毒多以出芽方式释放,病程缓慢、病变轻微,细胞短时间内不会裂解和死亡;但细胞膜的受体可被破坏,并出现细胞融合及细胞表面产生新的抗原等。 ①细胞融合: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的胞浆膜发生融合,形成多核的巨细胞;可以使病毒从感染的细胞直接进入相邻的正常细胞,有利于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 ②细胞膜出现新抗原: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