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2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2

ID:39272690

大小:47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9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2_第1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2_第2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2_第3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2_第4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2_第5页
资源描述: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我将通过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方法、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部分,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册(上),“§7.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第四节课,主要内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应用.2.地位与作用本节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认识,是从初中平面几何的定性作图,过渡到了高中解析几何的定量计算,其学习平台是学生已掌握了直线倾斜角、斜率、直线方程和两条

2、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相关知识.对本节的研究,为以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锥曲线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目标分析1.学情分析 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有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我班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较活跃,但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及前面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⑴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⑵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⑶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数学思考

3、】⑴通过探索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算法的思想;⑵通过自学教材上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⑶通过灵活运用公式的过程,提高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的能力.【解决问题】由探索点到直线的距离,推广到探索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研究方法,并使学生在经历反馈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结合现实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3.教学重点、难点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

4、标,本课教学重点设置为:【重点】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思路分析;7⑵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思路和算法分析.【难点突破】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类比归纳的思想,由浅入深,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不同算法思路.同时,借助于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通过逐步深入的课堂练习,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特点,本课采用类比发现式教学模式.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背景出发

5、,通过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求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氛围中,认识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知识的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数学能力.  四、过程设计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分为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环节1 创设情境在教学环节1中,以学生熟知的地质勘探、铁轨宽度、人离高压电线的安全距离等生活图片的欣赏,以及一个具体实例:当火车在高速行驶时,如果旅客离铁轨中心的距离小于的安全距离时,就可能被吸入车轮下而发生危险.创设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几何要素——“点到直线的

6、距离”,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为教学背景,引入新课,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应该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呢?”带着这个问题,教学进入环节2.环节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首先,由学生回答,初中有关“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点,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接着,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由于点和直线处在一般位置,所以公式的推导过程含有字母运算,比较抽象.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补充两

7、个由浅入深的具体问题,为后面推广到一般情况作好铺垫.问题1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补充的问题1,由于点和直线的位置非常特殊,所以学生容易回答,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多种解法解决本问.方法①利用定义··由于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两条直线交点的求法等知识,所以容易通过定义,将点到直线的距离,转化为点、垂足两点之间距离来解决.7解:过点作的垂线,设垂足为···方法②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图形,学生也能利用面积构造法来解决,这一方法的难点是如何添作辅助线.教学时给予提示:由垂直条件,可以联想到三角形的高或直角三角形等相关知识.

8、解:过点作的垂线,交点为点在Rt··方法③利用三角函数根据定义作出图象后,由于涉及到Rt和直线倾斜角,学生容易联想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问题.解:过点作的垂线,垂足为方法④利用函数的思想在初中,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几何特征: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任意点,所得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以此为背景,学生可能通过函数的思想来解决.···解:设直线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