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72484
大小:236.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6-29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根据增长核算方程政府可以通过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达到经济增长目的:一、鼓励技术进步二、鼓励资本形成三、增加劳动供给四、中国经济增长十大因素五、增长权限论对中国的启示1鼓励技术进步1、保护知识产权,通过专利制度提高个人和企业从事研究的积极性。2、通过税收减免鼓励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3、增加公共教育投入,提高人才素质。4、政府积极传播和推广技术知识,支持大学的基础研究工作。2鼓励资本形成资本存量的增长依存于储蓄和投资的推动,所以政府应该鼓励储蓄和投资。从教材P708增长与投资图中可以看出:各国经济增
2、长与投资之间是相关的,新加坡和日本年投资额占GDP的32%和35%,其经济年增长率达到6.7%和5.3%;而卢旺达和孟加拉国则相反,年投资额占GDP的4%和5%,其经济年增长率仅为1.2%和1.4%。3增加劳动供给1、减少个人所得税可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增加工作时间。2、劳动供给除了数量上的增加,还体现为质量的提高,即提升人力资本,劳动者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4中国经济增长十大因素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8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5%,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
3、的国家之一。经济总量列世界第六,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二,一二十种主要工农业产品居世界第一。这种情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目,政治家、思想家纷纷探讨“中国发展之谜”。短短23年,中国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和总体小康、从落后到初步兴旺的重要历史性跨越,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阶段。这一跨越极为重要。那么,究竟是什么使我国有这样高速度的发展和重要跨越呢?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是十大因素在起作用.5中国经济增长十大因素第一个因素:引入了市场。第二个因素: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个因素:有一个正确明晰的发展战略。第四个因素:注
4、重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第五个因素:抓技术进步和管理。第六个因素:投资率较高。第七个因素:地区建设和基础建设。第八个因素:人才、劳动者的素质和积极性。第九个因素:为人民谋福利。第十个因素:扩大对外开放。6因素一20年前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越到后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的原因是违背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要求,限制了人们自主发展商品经济的积极性。引入市场,企业成为生产、交换(价格、交换方式、交换渠道)、投资主体,生产、交换、投资、分配由计划决定改由市场决定,市场的活力成为生产力
5、发展的动力,人们的积极性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商品也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符合商品生产要求的经济体制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因。7因素二基本单一的所有制改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基本单一的分配形式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同时实行按要素分配,加上公有制实行多种实现形式,一下子把各方面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公有制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一直发挥主导作用。重点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只占全国工业企业的0.3%,但资产总额占59.2%,销售收入占41.9%,实现利润占49.4%,上交税金占67%。非公有制迅速发展,对经济的贡
6、献由不到1%上升到近1/3。截至2001年,私有企业的产值已相当于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8因素三197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2年,确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方针,把“分三步走”具体化。1987年,对发展战略作进一步概括。1991年,提出“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九五”计划。方向明确,步骤切合实际,成为极大的凝聚力,指引着12亿人民沿着一个使中国富裕强盛起来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战略及其实施体现了政府的效率9因素四注重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建国以
7、来,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改变了工业和现代科技“一穷二白”的状态。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经济素质仍然不高。这些年来,下功夫抓第一产业,稳定和加强农业这个基础;调整提升第二产业,淘汰落后部分,改造传统部分,发展高新部分。一批新型产业已发展起来。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起了指向和带动作用。传统产业的内含和结构不断进步。注重发展第三产业。企业结构:抓大放小。经济命脉牢牢控制在大型骨干企业手里,大型企业产值占44.7%,已有若干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贡献率达到2/3。1
8、0因素五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技进步放到首位。科研投资增加了,技术进步贡献率由过去的10%上升到33%。技术进步使经济质量逐步提高,结构不断改善,消耗不断降低。宏观管理、地区管理、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一步步改进,既继承发扬了建国以来管理中积累的优秀的东西,又不断吸收西方现代管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