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破疑

北魏孝文帝改革破疑

ID:39256704

大小:20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28

北魏孝文帝改革破疑_第1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破疑_第2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破疑_第3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破疑_第4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破疑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魏孝文帝改革破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破疑)学生质疑:1.北魏能够实行均田制的前提和目的是什么?(1、2、4、5、6、9组)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改革的内容⒈均田制⑴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⑵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⑶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⑷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⑸作用 遏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本课重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

2、(本课重点)(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3.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10、5、3、8组)学生质疑:▲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性质: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场封建化的改革运动目的:缓和民族、阶级矛盾,改变落后状态,巩固统治。作用: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和恢复,为隋唐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2.政权封建化加速:孝文帝迁都洛阳,使洛阳成为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成为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国际

3、性商业城市。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不同点:侧重点: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侧重于少数民族的汉化。目的: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魏孝文帝作为一个落后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政权的巩固,

4、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东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推行均田制,并颁布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摇役。三长制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通过整顿吏治,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促进民族融合。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汉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利用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趋势,适时地进

5、行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民族大融合的原因(途径):⒈政治因素:国家分裂或战乱,民族迁徙、杂居、兼并

6、战争。⒉阶级因素:在各族人民联合反抗统治者压迫的斗争中。⒊经济因素: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的封建化过程中。⒋统治者政策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汉化政策、“和亲”、“册封”。⒌友好交往。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弱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请你对这种史学观点做出评判。答: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以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基于上述标准,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拓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

7、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认识:中国历史上凡是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无论统治初期农牧文化冲突何等激烈,他们最终都必然采取汉化的政策,这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由于汉族文化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原建立上层建筑的少数民族政权就必然要适应当地封建的经济基础,于是,少数民族封建化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其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孝文行改革,旧俗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