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1]

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1]

ID:3925499

大小:227.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25

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1]_第1页
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1]_第2页
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1]_第3页
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1]_第4页
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1]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29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0年第1期总第112期HUNDREDSCHOOLSINARTS文章编号:1003-9104(2010)01-0129-04*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魏中林,花宏艳(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摘要:中国古代戏曲又称为“剧诗”,既具有叙事文体的性质,又具有抒情文体的性质,这两种性质在戏曲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并行不悖的。戏曲最初是被排斥于诗学传统之外的小道末技,明清时期戏曲在其雅化的过程中,越来越集中地表现出向诗学传统回归的倾向。这种回归具体表现在明清戏曲具有文人主体的雅化传统、“诗言志”的抒情传统、“兴观群怨”的诗教传统三个方面。

2、关键词:戏曲;诗学传统;回归;戏曲艺术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戏剧在本质上属于叙事文体,然而中国古代戏曲之文彩,则乐府犹诗也,诗余犹乐府也,曲犹又称为“剧诗”,自其诞生之日起,戏曲与诗歌便有着诗余也。……由此以言,则以曲承诗,独得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源头上讲,曹丕《典论·论文》正统。今虽式微,固应力求显扬,尊之如将②中所说“文本同而末异”奠定了中国古代文论一元论不及。的基调。也就是说,所有文体的源流和本质是相同的,并由此派生出形态各异的文体。戏曲便被认为是姚华把戏曲视为诗余,是直接上承诗三百的抒情诗歌的远渚流绪。明代藏懋循说:“所论诗变而词,传统而来的,所以戏曲同

3、样也不离中国古代文学的正①词变而曲,其源本于一。”统。近代曲学大师姚华在他著名的戏曲文论《曲海在明清戏曲走向雅化的过程中,戏曲越来越集中一勺》中曾形象地把诗歌比喻成是强大的树干,而南地表现出向诗学传统回归的倾向。从明清戏曲表现北诸曲及其衍生出来的剧种,则是这个树干上的众多出的文人主体的雅化传统、“诗言志”的抒情传统、分枝,诗歌与戏曲是“干一而枝百”的关系:“兴观群怨”的诗教传统三个方面来看,戏曲发展到明清,尤其是清中期以后,正式完成了对中国古代诗综之,北曲以乐府为宗,南曲以诗余为学传统的回归。祖,丛流溯源,强为断代,实则与乐府诗余,一、文人主体的雅化传统皆诗之所出也。以诗

4、视乐府,以乐府为诗余,以诗余视曲。其始作也,声之都鄙,辞之“一般来说,一种文体的发展,总是经过口传文文野,或有间已。及播之久远,传之都邑,加学到书面文学或从民间文学到作家文学的嬗变过程,*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6JA75011-44042)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魏中林(1956-),男,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苏州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先后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韶关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正厅级),兼任中国近代文

5、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康梁学会、南社研究会理事,广东省第二届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高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中文学科组成员,暨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中国古代文学。花宏艳(1977-),女,汉,江西南昌人,暨南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魏中林,等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130HUNDREDSCHOOLSINARTS③也就是由野而史、由俗而雅的过程。”诗歌如此,戏纱,以及灌夫骂座、对山救友

6、诸雅隽故事。因之人物曲也不例外。亦由诸葛孔明、包待制、二郎神、燕青、李逵等民间共戏曲的雅化首先要实现创作主体的雅化。清代仰之英雄,一变而为陶潜、沈约、苏轼、杨慎、唐寅等文⑦以后,越来越多的文人把热情投入到传奇和杂剧的创人学士。”作中来,学识渊博的文人成为杂剧作家的主体。《清在戏曲雅化的过程中,不仅创作主体文人化了,史稿·艺文志补编》中提到的有名有姓的杂剧、传奇而且题材也文人化了。戏曲的主角也从包公、二郎作家就有149位,他们著录的作品不下三百余种。其神、浪子燕青、李逵等民间英雄转而让位给了陶渊明、中,国子监生洪昇授业于王士祯、施闰章,颇有诗名;沈约、苏东坡、唐伯虎等文人骚

7、客。戏曲角色的文人尤侗曾以博学鸿词召试,撰修明史;“江左三大家”之化使作者能够更为直接地借人物之口,抒发内心抑郁一的吴伟业二十三岁中进士,其“梅村体”影响了有之情。实际上,题材和角色的文人化不仅限于明代杂清一代诗人;进士出身的蒋士铨曾为国史馆编修,以剧,而是普遍存在于明清戏曲中。诗曲古文负海内盛名。甚至连明末清初著名的大书虽然在明清戏曲的发展过程中,强调恢复戏曲法家傅山等都曾参与到戏曲创作中来。“本色当行”的声音和创作一直没有停止过,虽然戏“南洪北孔”是明清传奇最高成就的代表,他们曲的雅化发展到末流必然少不了诸多的弊病。然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