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比较李鸿章_张之洞_官督商办_之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比较李鸿章、张之洞“官督商办”之异同罗肇前官督商办是清代华资民用企业的一种经能岁筹二百余万两之理”③为理由,用官办的营形式,系于晚清洋务运动期间由李鸿章倡形式创建了大型民用企业湖北铁政局),对民导和推广,及至清末“新政”期间,又有张之洞用企业,宁可垫借巨额官款,也要在官督之下极力推行。尽管同是“官督商办”,李、张二人坚持商股商办,根本原因在于,顾虑到年复一对之理解和操作却有明显差异。以往论者多年地亏累贴钱。开办民用企业的动机在于兴有不分李、张而一并评价的倾向;也有一些学利、裕饷,若赚不了钱反倒赔亏,就与创建的者虽意识到二人在“官督商办”方面的差别,宗旨背道而驰了。国内政治条件
2、也不允许赔但不曾有人展开过深入讨论。“官督商办”在钱。就在第一个大型现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局创办前不久,极端仇视新式企业、对西方先置,为不致误用清末张之洞的“官督商办”来进科学技术深恶痛绝的顽固派大臣,弹劾福评价晚清洋务运动时李鸿章的“官督商办”,建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等现代军事工业企很有必要就两者在“官督商办”上的异同进行业———内阁学士宋晋以“糜费太重”为借口,比较。奏请“饬下闽浙、两江督臣,将两处轮船局暂行停止”④。李鸿章可以以御侮之资决不应一、股本构成之异同因图省费而止、俾免自撤藩篱为理由,坚持把李鸿章所倡办的官督商办企业,全部股军事
3、工业办下去,却很难请款兴办现代民用本都来自私人,所存官款仅是政府对企业的企业,更无法常年向所办的民用企业贴钱。信贷。例如,轮船招商局“筹备之时,借领直不得不奉行现代民用企业“赖商为承办”和隶练饷公帑,纯系存款,非股本也”①,这是众“官为维持”的方针,严格贯彻“,所有盈亏,全所周知的。唐廷枢、徐润等主持局务后拟定归商认,与官无涉”⑤,欲“赖商为承办”,光交的《局规十四条》《、章程八条》和《预算节略》给商人经营权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拥有等等,均体现了商股商办的特点。1891年,企业的全部所有权,以避免官股在内导致“商“招商局前欠,官款业已还清”②,企业内所存情涣散”⑥,即商资裹
4、足和经办商人不负责任只有商股。李鸿章监控下的其他官督商办企地依赖官款。轮船招商局在创办之初,承办业,如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电报局商朱其昂对官款有依赖心理。结果,商人们等亦都只有商股而无官股。不肯切实投资,直到改由唐廷枢、徐润主持局李鸿章在清政府有能力举办一些大型洋务积极招徕商人资本后,才扭转了“股分太务企业的情况下(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建船政少,恐致决裂”的局面。这次经验使得原先已局等大型军工企业系用官款官办,后来湖广抱有“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见解的总督张之洞以“度支虽绌,断无合天下全力不李鸿章,更加坚信民用企业中不得含有官股,—68—ü《社会科学》2000年第
5、12期þ免得纠葛不清,让商人为自家血本和利润去比较之下,李鸿章的官督商办是完全意拼命逐驰,万一商力有所不逮,需要官为扶义上在官府监控下的商股商办;张之洞的官持,也只能提供信贷“,以助商力之不足”,保督商办,是在官府监控下基本上商股商办,或证官款不承担经营风险,只充当债务,不因企掺少许官股,或保留有在未来加入官股的权业蚀本而赔贴⑦。照盛宣怀的解释“:如用商利———两者间在资本构成上有明显的区别。本商办,与轮船、电报及开平矿同,应先招集二、股商权限之异同商股,不足则官助之。商股系正本,盈亏皆归于商股;官助系活本,但期原本缴还,不与商官督商办企业的经营权在商人手中。李人争利。”⑧鸿
6、章官督商办在字面上的解释是“,官为维与李鸿章不同,张之洞的经济思想则是持”“,商为承办”lw•。张之洞基本上认同,否在办近代企业的过程中逐渐由官办转到商办则就不能被称为官督商办了。洋务运动时期的⑨。饱尝官办亏损之苦的张之洞终于意识的李鸿章与清末“新政”时期的张之洞,都是到“惟官办不如商办实惠,尤易及民”之后,认本着商人承办的原则,以确保企业的经济效同了“鸠集公司,方有众擎易举之益”,但他仍益。但承办商不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热衷于对商股商办民用企业进行监督控制,由监控的疆吏札委,通过“札委”,体现“官认为“向来公司之法,官不过问,往往流弊丛督”。当然,李、张二人札委的企业主
7、持人是生,不得持久”,声称“本部堂奖劝工商,不惜众商属意的商界头面人物,无论李鸿章札委维持之劳,冀收远大之效用,特酌定新章,力的唐廷枢、郑观应、盛宣怀等,还是张之洞札为保护”lu•。委的宋炜臣等,都不例外。然而,张之洞被迫将自己创办的湖北铁李、张如此札委的道理很简单,企业的主政局招商承办,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后,由于持人如不是股商的首领,交商承办就会落空,没有李鸿章那么高的威望和权势(这种威望而由官方代理人主持的企业,即使含有商股,和权势是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同治中兴”过程却仍保留官办的作风、习气,不利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