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

ID:39254043

大小:324.51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6-28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_第1页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_第2页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_第3页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_第4页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第二节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第三节助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第四节助人行为的培养第十章助人行为第一节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一、亲社会行为及有关概念二、关于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三种理论三、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第一节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一、亲社会行为及有关概念助人行为(helpingbehavior)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根据助人行为的动机性质,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即利他行为(Altruism)。另一类是为了某种目的,有所企图的助人行为。亲社会行为(Prosocialbehavior)泛指一切有益于他

2、人或社会的行为,如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捐献、安慰和同情等行为。第一节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三种社会期望行为的关系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三者之间是一个包含的关系。图10-1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和利他行为关系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第一节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二、关于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三种理论(一)社会交换理论(SocialExcheangeTheory)(P35和第八章)人类的社会行为是受到“社会经济学”导向的。人们的相互作用是一种目的在于以个人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报偿的交易。人们在交往中所交换的不仅是物质和金钱,而且还有社会性的东西,如爱、服务、信息、地位等。这

3、一过程遵循“成本最小”原则。二、关于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三种理论(一)社会交换理论助人行为有隐蔽的个人利益。帮助他人获得的报偿可能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比如,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为得到他人的赞许或友谊等属于外部报偿;为了解除内心的烦扰、为了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感等属于内部报偿。移情是真正的利他主义的根源。巴特森(1981)进行的唤起移情感的研究,旨在区分开为减轻自己烦恼的利己主义的动机和纯粹利他主义的动机。自我聚焦的苦恼和他人聚焦的移情。后者才会产生真正的利他主义。二、关于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三种理论(二)社会规范理论(SocialNormTheory)1.互惠规范人类道德

4、准则中最普遍的成分,是交互性规范。2.社会责任规范各种社会对人们的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期望:人应当帮助对自己有善意的人,而不是伤害他们。由于这一规范的存在及其在社会化过程中对人的长期影响,使人都获得了报答别人善意和帮助的观点。第一节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三)进化心理学的理论观点自然选择偏好那些促进个体生存的基因。任何能促进我们的生存和增加我们繁衍后代机率的基因将会代代相传。1.近亲选择动物和人类被预置了一种为后代和近亲自我牺牲的基因。2.互惠规范基因的自私也预先安排了互惠。互惠也可能是为了群体的生存。第一节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三、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有一个过

5、程,很小的时候是没有利他行为的,助人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这一观点得到道德发展理论的支持。皮亚杰柯尔伯格一般认为,6-12岁是助人行为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与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范围、内容的变化使他们的道德判断从自我中心转向互惠是一致的。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方面以道德认知发展和移情能的能力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习得。第二节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一、紧急助人与责任分散二、社会作用力理论第二节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一、紧急助人与责任分散(一)责任分散假设拉坦内和达利两位心理学家没有像媒体那样用人的良心泯灭来解释事件,而是假设:当紧急事件发

6、生时,如果有很多旁观者在场,那么任何一个旁观者出面帮忙的可能性都不大。这里可能的原因是:可能助人者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单个人责任感的降低。第二节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二)责任分散的实验验证(P371-374)1.紧急报警实验被试:男性大学生实验情境:在填写问卷时,通过通风孔,向屋子灌送表明紧急情况的烟雾。研究真实目的:测量被试是否向实验者报告紧急情况、报告的速度如何;考察别人的在场是否会影响被试的行为。实验的结果:当被试单独一人在屋里时,75%的被试在发现烟雾之后的6分钟内报告。其中50%的被试在两分钟内就作出了反应。而当被试与其他人一起在屋里时,报告的比例明显降低至

7、38%~10%。第二节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2.紧急助人实验(拉坦内和达利,1968)实验情境:大学生被试被请到实验室与其他大学生讨论大学生活问题。让被试相信,各个讨论者不相互见面,而是在小隔间里以电话系统讨论更好。实验条件:①被试独自与另一个人讨论;②让被试相信除自己之外还有另外两个人;③让被试相信,一起讨论的有6个人。(实际上只有一个真正的被试参加)讨论开始时,其中一个讨论者(实际为标准化的录音)发言时谈到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发过癫痫病。当再轮到这个讨论者的声音在电话中出现时,他表现出癫痫再次发作的声音,“我要死了…呃…救命…呃呃…发作了…呃。”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