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50209
大小:148.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8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6年4月份第四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宣传资料一、职业病1、职业病的概念:职业病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具有潜伏期的特点。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2、法定职业病:许多国家由政府立法明文规定了职业病的范围,将列于职业病名单上的疾病称为法定职业病或规定的职业病。我国法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
2、的疾病。我国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57年为14种;87年为9类102种;2002年为十大类115种职业病。3、我国法定职业病分为10大类115种,主要有:◆尘肺病(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铅、汞、锰、镉及其化合物中毒,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甲苯、三氯乙烯等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中署、高原病等。◆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炭疽、布氏杆菌病。◆职业性皮肤病(8种):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3、噪声聋、铬鼻病。◆职业性肿瘤(8种):苯所致白血病、石棉所致肺癌。◆其他职业病(5种):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4、职业病特点:a、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可以检测和识别的,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c、有一定的发病率。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d、早期是可逆的。大多数职业病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往往是可逆的,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e、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
4、特效治疗,应着眼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5、职业病具有的特性a、危害因素的隐匿性:X射线等眼睛看不到,身体也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但它们对人体的伤害却是致命的b、发病过程的累积性:受到小剂量的射线伤害后,不是马上就有反应,有的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出现症状c、容易与一般疾病混淆的混同性:出现苯中毒,有的人最初的症状就像感冒似的d、危害损害不确定因素多:劳动者受到职业危害损害了,什么时候表现出来?有的潜伏期很长(如尘肺病潜伏期长的有20多年),这是迁移的不确定性;一种原因造成多个结果,多个原因造成一个结果(如一种毒物可以引起几种器官造成损害,多
5、种毒物可以同时造成一种器官损害)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职业危害对劳动者造成的损害,程度因人而异(如对敏感人群造成的损害严重),损害后果的不确定性。二、职业中毒1、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法定职业病中职业中毒有56种按病程:◆急性(24小时内);◆亚急性(24小时~1月);◆慢性(一月以上)。a、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无论酸碱或其它化学物烧伤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足够的时间,再送医院。)我国的急性职业中毒主要有硫化氢、一氧化碳、有机溶剂、氯气、氨气和农药等引起中毒
6、。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硫化氢中毒和50%以上的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在密闭或半封闭的作业环境中,如井下施工、油罐和反应釜检修、阴沟或化粪池清理、咸菜池清理和纸浆池清理等。在箱包加工和制鞋业、纺织印染业、装修、家俱加工等行业,因工人接触苯、正已烷、四氯乙烯、汽油等有机溶剂,引发职业中毒的事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b、慢性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主要有铅、汞、锰、苯和镉等引起的中毒,主要发生在有色金属冶炼、蓄电池、仪器仪表、焊接和油漆作业等地方。(职业中毒特点)三、职业性有害因素1、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
7、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2、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剂量)3、职业病发生的三要素:职业性有害因素、个体因素(人)和作用条件。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病因消除作用条件保护个体个体因素作用条件职业病控制的基本原则:控制病因、保护个体、消除作用条件,打断其发生的因果链。4、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按其来源分为:(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分为:a、化学因素:①有毒物质:金属及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和农药等。②产性粉尘:有机粉尘
8、、无机粉尘、混合性粉尘等。b、物理因素:①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c、生物因素:①病原微生物: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②致病寄生虫:煤矿井下钩虫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