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38774
大小:3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6-28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诗的意境美千姿百态,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唐代诗人王昌龄最早使用“意境”概念,在他的《诗格》中提出了“三境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的“三境”,实际上就是意境的三种类型。只
2、是把偏重于描写景物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写情怀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说理言志的称为意境。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创作的田园诗,多采用自然朴实的语言,描写日常生活即景,表达一种淡泊功利,悠游不迫,满足自在的生活状态,营造一种和睦喜爱的处世情怀,传达一种宁静致远的和谐美。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寥寥四句,就把秋天雨后的深山及山中的松树、泉水、
3、石溪在月光下的景致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活脱脱的一幅山水画,你不得不佩服诗人的山水情怀和文字工夫。李白、孟浩然、韦应物等人为代表创作的山水诗,用自然清新、明艳清丽的语言描物写景,抒情表意,创作出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诗中有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澄明性灵境界。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
4、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等。曹植《雁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诗干
5、。”“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司空图“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李璟“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等等诗词包含了一种典雅含蓄美,写景空旷幽远别致,写人温文尔雅特立,写情绵绵不尽,洗练的语言,表达一种耐人寻味,咀嚼不尽的凝重美。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6、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王之涣“黄河远山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蜀道难,难于山青天。”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
7、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等等,表达的是一种阳刚奔放美,雄浑侧重写物的气象磅礴和宏大,劲健旷达侧重于写人的精神特质,多用夸张、想象、直抒胸臆等手法来表达物象情怀,具有豪迈浪漫主义特性。事实上,意境的创造决不仅限于此,意境美是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地说明了诗人追求意境的构思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艰苦的探索,
8、其最高境界是一种不露痕迹的美,正如古代的绘画一样,所传达的是意境中的神韵之美。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意境的创作主要有三种方式:1、情随境生诗人先前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会,而是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物境,忽有感悟,思绪满怀,于是借着对物境的描写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达到意与境的交融。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