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成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本检查标准:1、小组四人收全+10分(日期写5月17日)2、内容:《卡耐基》摘抄、感悟共3面以上;《梁惠王章句上》中的成语和听写。(A+3分、A2分、A-1分)3、内容规范,书写工整美观。A++(5分)4、A+以上在的阅读本封面加一颗星。课前准备:《孟子通译》、阅读本、双色笔学习目标:1、积累成语典故2、领悟圣人智慧成语的魅力1表达精练。言简意赅,语义深远,丰富文章内涵。2增强文采。成语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恰当比喻,形容得当,形象夸张,成功的运用成语,可以起到修辞作用。3句式协调。使用四字成语,可使行文整齐,读之,铿锵有力,使语言富有节奏感。成语接龙以“善始善
2、终”开头成语接龙(最后一个字谐音也可以)。小组四人接力,在阅读本上,记录自己想到的成语。5分钟结束,大行政组内成语接力较多的小组加分。善始善终,终身大事,事出有因,因小失大,大惑不解,解囊相助,助人为乐,乐在其中,中坚力量,量体裁衣,衣锦荣归,归心似箭,箭在弦上,上传下达,达官贵人,人才辈出,出其不意,意在言外,外圆内方,方方面面,面目全非,非同小可,可想而知,知书达理理直气壮,壮志凌云,云开见日,日暮途穷,穷山恶水,水深火热,热火朝天,天马行空,空穴来风,风吹草动,动荡不安,安步当车,车水马龙,龙马精神,神不守舍,舍近求远,远走高飞,飞沙走石,石破天惊,惊弓之鸟
3、,鸟尽弓藏,藏龙卧虎,虎落平川,川流不息,息息相关,关门大吉,吉人天相,相辅相成,成年累月,月黑风高,高抬贵手,手疾眼快,快马加鞭,鞭辟入里,里里外外,外强中干,干脆利落,落井下石,石沉大海,海底捞月,月下花前,前赴后继,继往开来,来之不易,易如反掌,掌声雷动,动人心弦,弦外之音,音容笑貌,貌合神离,离经叛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四大皆空,空前绝后,后来居上,上梁不正,正大光明,明月清风,风土人情,情有可原,原形毕露,露出马脚,脚踏实地,地大物博,博采众长,长治久安,安居乐业,业精于勤,找出成语并解释第三章:五十步笑百步、不违农时第三章:五十步笑百步、不违农时第四
4、章:饿殍遍野、率兽食人、始作俑者第四章:饿殍遍野、率兽食人、始作俑者第五章:妻离子散、仁者无敌第五章:妻离子散、仁者无敌第六章:嗜杀成性、旱苗得雨第六章:嗜杀成性、旱苗得雨第七章:以羊易牛、肥甘轻暖、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挟山超海、缘木求鱼、放辟邪侈、仰事俯畜第七章:以羊易牛、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挟山超海、缘木求鱼、放辟邪侈、仰事俯畜先记录下来!第三章:五十步笑百步、不违农时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不违农时:不违背适合农作物耕种、管理、收获的季节。《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幻灯片2第四章:饿殍遍野、率兽食人、始作俑者饿殍(piǎo)遍野: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三国演义》:“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率兽食人: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政害民。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引
6、申为某种恶劣风气的开创者。《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幻灯片2第五章:妻离子散、仁者无敌妻离子散:与妻子分离,被迫和子女分散。比喻一家人被迫分离四散,常与“家破人亡”一起用。《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无敌于天下。(孟子的仁政思想)幻灯片5第六章:嗜杀成性、旱苗得雨嗜杀成性: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旱苗得雨:将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场好雨。比喻在危
7、难中得到援助。《孟子·梁惠王上》:“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幻灯片2第七章:以羊易牛、肥甘轻暖、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挟山超海、缘木求鱼、放辟邪侈、仰事俯畜以羊易牛:用羊代替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灯片2'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8、:“明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