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净土百问

大安法师净土百问

ID:3922714

大小:588.14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7-11-25

大安法师净土百问_第1页
大安法师净土百问_第2页
大安法师净土百问_第3页
大安法师净土百问_第4页
大安法师净土百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安法师净土百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净土百问》——目录一、初机入门(1)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2)对于一个初学者,我应该上哪一类课程才能够多了解佛法?而能应用在生活上呢?如果上课时感觉很困,这是不是表示我与佛法暂时还没有缘分?(3)净业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吗?(4)弟子是学前班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佛学教育,而且让不信佛的家长不误解为对其孩子进行宗教意识灌输?(5)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不感兴趣,不是拒绝收看,就是说没时间看

2、。弟子应该怎样做呢?(6)佛作为众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种物质存在,还是一种理念?(7)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面痛下功夫方有自在分?(8)皈依佛教后,道教礼拜可以吗?(9)怎么忆佛?(10)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11)我们佛友都在家中二十四小时播放念佛机、VCD,开播比如《地藏经》的录像,这样的动机是为度家人、度无形众生,这样可以吗?(12)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13)面对这缤纷的世界,如何保持内心清净?(14)我感觉学佛和做人处事贵在“真诚”二字,可是怎样才能算

3、“真诚”呢?(15)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心理都很空虚,尤其是大学生们,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样解决?(16)对于一些公众,被一些义工半推半就去给慈善团体捐款,使他们起烦恼,甚至反感,义工们无形中是否在造恶业?(17)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无暇参与义工所从事的各项慈善活动,我们应该如何在工作之余,妥善处理好做义工与念佛修行的关系?做义工是不是只在修福报,没有功德?(18)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19)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

4、?(20)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圣像外,还有药师佛和地藏菩萨等,早晚简课,只拜西方三圣和释迦牟尼佛,还有十方三世常住三宝和清净大海众菩萨,不再另拜药师佛和地藏菩萨可以吗?(21)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如何对治这一烦恼?(22)您能否从佛教的角度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就如何净化心灵,克制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提出几点建议?(23)有某法师说,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您如何理解?(24)今生有幸闻到佛正法,遇善知识,发大菩提心,依法修行,信念坚定。我想生生世世都能闻佛正法,遇善知识,不

5、忘失菩提心。怎样才能生生世世都不堕落,是否要证菩萨果位?(25)六道轮回、因果观念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这仅仅是理论假设呢,还是真有其事?圣人为什么要以神道设教呢?(26)《四十二章经》中佛说二十难中有富贵学道难。佛本身是大富贵者,其弟子中也有出身王族者,佛为什么这样说呢?(27)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是我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请开示。(28)请介绍一下印祖往生后净宗的传承与发展。(29)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30)印祖在一篇文钞中

6、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不妨随意受持读诵,当以志心受持为本,且勿急欲洞彻其义理为事也。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若先欲透彻,不从志诚持诵做,即透彻亦无实益,况决难透彻乎。”其中一句“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请问法师,这是印祖的方便说,还是只要志诚了教理就会透彻?请慈悲开示。(31)我现在诵经与打坐同修,自打坐后我的胆结石病不疼了,请问打坐能治胆结石吗?(32)“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二、般若起信(1)“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

7、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2)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到底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3)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忆佛念佛”的问题。是否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4)我集中思想念阿弥陀佛时,心中有一种空旷、充满、柔和的感觉,这是不是一瞬间感受到的佛性?(5)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我念佛到什么程度才能往生?(6)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感兴趣,对净土法门漠然,这是什么原因?(7)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不能

8、以通途法门的法理解释,那么净土法门能解释通途法门吗?请慈悲开示,阿弥陀佛。(8)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其一说,临终必须有正念才能往生;其二说,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无须计较临终是否有正念,决定蒙弥陀愿力加持得以往生。这两种观点,我们应该如何抉择?(9)《西方合论》的作者袁宏道生到西方边地疑城,请问师父边地疑城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念佛同修会生到边地疑城?(10)近来,有些居士专弘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在大量流通,我等群盲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