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本性学说的发展史上的五个学说

光本性学说的发展史上的五个学说

ID:39223322

大小:326.3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27

光本性学说的发展史上的五个学说_第1页
光本性学说的发展史上的五个学说_第2页
光本性学说的发展史上的五个学说_第3页
光本性学说的发展史上的五个学说_第4页
光本性学说的发展史上的五个学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本性学说的发展史上的五个学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光本性学说的发展史上的五个学说1.牛顿的微粒说:光是高速粒子流,解释光的直进,光的反射。2.惠更斯的波动说:光是某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直进,光的反射。3.麦克斯韦的电磁说:光是一种电磁波,发展了光的波动理论。4.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认为光具有粒子性。5.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学说: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二、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实验装置:单缝:一个线光源双缝:两个光源(f相同,振动情况相同)2、干涉现象:单色光:中央明条纹,两边是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单色条

2、纹白光:中央白色明条纹,两边彩色条纹杨氏双缝干涉3、形成明、暗条纹的条件:光程差:P点:Q1点:P1点:Q2点:P2点:总结:明条纹Δs=nλ暗条纹n=0、1、2、34、条纹间距:L为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d为双缝间的距离,λ为光波的波长三、薄膜干涉1、相干光源:薄膜前后两个表面的反射光2、现象:单色光:明暗相间的单色条纹白光:彩色条纹例:用单色光照射肥皂薄膜时,发生光的干涉现象,这时()A、看到的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条纹B、从光源所在侧才能看到干涉图样C、从光源的对侧才能看到干涉图样D、从光源发出的光与肥皂膜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形成干涉图样AB(光路差:薄膜厚

3、度的2倍)(1)增透膜:在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的表面涂有一层呈淡紫色的薄膜,增强透射光强度,减少光的反射引起的损失。增透膜的厚度为()3、薄膜干涉的应用透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倍(λ绿/4)使薄膜前后两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为λ/2,故反射光叠加后减弱(2)增透膜:在光学元件表面镀一层增反膜,使增反膜的厚度为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2倍,使薄膜前后两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为一个波长,增强反射光强度。(3)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例、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

4、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氧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热效应。以λ表示此红外线的波长,则所镀膜的厚度最小应为:A、λ/8;     B、λ/4;      C、λ/2;      D、λ解析:要使红外线经反光镜后的反射部分减弱,就得使其经镀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光线相互抵消,由干涉出现暗条纹的条件可知,两列反射光波的波程差应恰为红外线光波半波长的奇数倍,最小应为半波长,即薄膜厚度的当2倍等于红外线的半波长,故选B。实例(1)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2)水面上的油膜(3)蜻蜓翅膀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彩色条纹(4)两块玻璃压在一起看到的彩色条

5、纹光的干涉现象和应用练习:1、在双缝间距及缝屏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用a.b两种单色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观察到a的干涉条纹中相邻亮条纹距离比b的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频率比b的大B、a的波长比b的大C、a的传播速度比b的大D、a的波长比b的小2、某一单色光,通过双缝后到达屏上:()A、d=kλ时,出现明条纹B、d为λ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C、d为λ/2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D、d为λ/2的偶数倍时,出现明条纹3、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颜色由它的频率决定.B、不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速相同,给定颜色的光在

6、真空中的波长是一定的.C、在同一介质中不同单色光的波长不同,由此可见光的颜色由波长决定.D、单色光由真空进入玻璃传播,其颜色和波长不变,波速变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