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

ID:39204105

大小:39.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7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_第1页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_第2页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_第3页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_第4页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_第5页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_第6页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_第7页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_第8页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_第9页
资源描述: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始于怀疑终于信仰归于实用——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症验案举隅学号:20150931112姓名:张徽题记:中医学术流派及其各家学说之间的争鸣与更替之路是一条始于怀疑、终于信仰、但必须归于实用之路。摘要:柴胡桂枝汤立足于肝胆脾胃的脏腑功能,着眼于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用力于膜腠三焦的内外上下,可表、可里、可温、可清、可升、可降、可补、可泻,用于辨治疑难杂症,屡获佳效。关键词:柴胡桂枝汤;疑难杂症。柴胡桂枝汤集“柴胡法”和“桂枝法”于一身,寒热并调,正邪兼顾。其制方立足于肝胆脾胃的脏腑功能,着眼于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用力于膜腠三焦的内外上下。由此观之,仲景之匠心独运便展

2、露无遗。余会其意,以此方用于辨治疑难杂症,竟屡获佳效,兹以验案为证,举隅于下,以飨同道。1.情志内伤而致厥证赵某,男,50岁,于2008年3月22日初诊。患者近一个月来,频繁在凌晨3点至上午9点之间出现昏倒而不省人事,每次都拨打120急往市医院,但各种检查均显示正常,值班医生无从下手,遂皆令回家观察。刻诊:昏倒前都会出现以胃脘部为中心的紧缩感并伴有汗出及短气,苏醒后一如常人,欲发作时急饮盐水而会稍舒,胃脘及左胁有不适感,自觉胃中似有物从左腹而下并伴有打雷声,大便首次必于五更之时且日计不少于2次而粗细不匀,小便正常,舌胖色淡苔白腻,因察动脉见关上,故追问此病由来

3、,方知始于兄弟不和。处方:柴胡10g,黄芩10g,黄连5g,干姜10g,半夏10g,党参10g,桂枝10g,白芍10g,枳实10g,炙甘草10g,生姜5片,大枣10枚。96剂,每日1剂,水煮2次分2服。3月28日复诊,仅于昨日凌晨四点多发作一次,持续约半小时,早饭后常有困意,口干苦,舌上布有水珠,左脉较右脉为快。守上方,将柴胡和白芍用量均增至20g,另加吴茱萸5g,当归10g,细辛10g,乌药10g,香附10g,6剂,服法如前,药尽而诸症悉除。随访至今,未有复发。按:《伤寒论卷第一·辨脉法第一》[1]言:“阴阳相博,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

4、此三焦伤也。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王肯堂[2]说:“阳升阴降,二者交通,上下往来于寸尺之内,方且冲和安静,焉得有所谓动者?惟夫阳欲降而阴逆之,阴欲升而阳逆之,两者相搏,不得上下,鼓击之势,陇然而起,而动之脉形著矣。”张山雷[3]评:“此细绎动脉突然耸起之理,而想到阴阳二气,不相和同,彼此鼓击冲突,而成此形,实是气化推移必然之势,盖即王子享旧说而更畅言之,最为亲切有味。”何西池[4]说:“数而跳突者名为动,乃跳动之意,大惊之时,多见此脉,盖惊则心胸跳突,故脉亦应之而跳突也。”本例初诊即以脉为线索而审得病因,继而参合平素体质、

5、发病时间、病变部位及舌象特点而辨为气郁湿滞证,治以柴胡桂枝汤调气行津,加黄连、干姜而有半夏泻心汤苦辛开泄之法,加枳实而有四逆散疏郁畅阳之能。复诊又更兼顾阳虚,加吴茱萸、当归、细辛而取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散寒通滞之力,更加乌药、香附以为助。至于“口干苦”一症,实因气化不及,湿滞三焦所致。当知无热亦有口苦。2.顽固寻常型银屑病李某,男,38岁。2008年10月29日初诊。患者于20岁左右罹患银屑病至今。期间,也曾积极治疗,却一直未能取效,终受家境所限而不敢贸然求治。近因见闻王姓病友之愈而不由心生一试之念。刻诊:全身泛发皮疹,以躯干及四肢居多,表面覆盖有肥厚的银白色鳞

6、屑,强行剥离后底面有筛状出血点,并有散在抓痕血痂,身痒如虫行皮中状且以晨起及睡前穿脱衣服时较为剧烈,口苦明显,无汗出,饮食及二便正常,睡眠尚可,舌胖色淡,苔薄黄,脉弦而兼沉。处方:柴胡25g,黄芩15g,半夏15g,党参15g,桂枝15g,白芍15g,白鲜皮15g,徐长卿15g,乌梢蛇15g,炙甘草10g。3剂,水煮2次分3次服,另以药渣再煮取水以熏洗周身。911月1日复诊,身痒有所缓解,口苦减轻,余无变化,又以前方3剂,用法如前。11月5日三诊,身痒进一步缓解,口苦消失,皮肤整体感觉没有之前那么干燥,余仍无变化,将前方中柴胡用量增至30g,黄芩用量增至20g

7、,另加入三棱15g,莪术15g,生首乌30g。5剂,用法如前。11月11日四诊,身痒基本消失,偶有汗出,皮疹鳞屑减少,部分较大片皮损中心已有消退趋势,余无不适。之后共以前方70余剂,用法如前,渐至痊愈。随访至今,未有复发。按:《伤寒论卷第八·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1]言:“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营卫,以通津液,后自愈。”《伤寒论纲目·卷九·身痒》[5]载:“赵嗣真曰:虫行皮中状者,即太阳症言身痒是也。久虚者,以表气不足,津液不充于皮肤,使腠理枯涩,汗难出也。若谓虚则当补,毕究阳明受邪,为病邪可补乎?如《活人》用术附汤、黄芪建中汤辈

8、,皆收汗药,则营卫郁闭,邪无从出,内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