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9年级的语文下册《香菱学诗》学案2

鄂教版9年级的语文下册《香菱学诗》学案2

ID:39196117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6

鄂教版9年级的语文下册《香菱学诗》学案2_第1页
鄂教版9年级的语文下册《香菱学诗》学案2_第2页
鄂教版9年级的语文下册《香菱学诗》学案2_第3页
鄂教版9年级的语文下册《香菱学诗》学案2_第4页
鄂教版9年级的语文下册《香菱学诗》学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教版9年级的语文下册《香菱学诗》学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香菱学诗》学案【学习目标】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2.体会作者对香菱等女性的感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3.品味作品高超的写作技巧与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欣赏能力。预习形成1注音:阮() 庾() 鲍() 暧()  诌()颦()臊() 纨()   榭() 坞() 缯() 鳏()摩诘() 揣摩() 蘅芜苑()()()2解释:腻烦:揣摩:诌:穿凿:地灵人杰:自暴自弃:3、补充注释①〔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此说当存疑。很可能这是就诗境而言,如“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杜甫《秋兴•其七》),出句为虚境,对句为实境。

2、如就词性而言,只能是实对实,虚对虚。②〔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近体诗(律诗和绝句)诗句的平仄既有严格规定,又可以灵活处理。每句第一、三、五字为平声者可以仄声代,反之亦然;但第二、四、六字必须严守规定,不得随意改变。③〔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这是黛玉对陆游那两个诗句的批评。按:所引陆诗出自《剑南诗集》卷引,原题是《书室明,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其二》,据此可知这是休闲之作,说不上有什么深邃的意境。古人云: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黛玉主张先学王维、杜甫、李白的诗,即有“法乎其上”之意;对休闲之作她是瞧不上眼的,所以说“5/5断不可学这

3、样的诗”。〔会心处不在多〕“多”,当做“远”。按:此语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简文(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指庄子的处世哲学)也。’”宝玉说这话的意思是,评论诗文当以个人内心体验为主,不必舍近(个人体验)求远。〔十四寒〕我国古代的韵书把同韵的字归为一部,每韵用一个字标目,按次排列。在《佩文韵府》里,“寒”韵的次第排在上平十四位,故称“十四寒”。下文“十五删”表明“删”韵的次第排在上平十五位。〔入画〕惜春的丫头名。4、故事发生的背景: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

4、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堂研讨一展示预习成果。二活动:板块一:小组内互相质疑,解答预习中的不懂之处。板块二:合作学习,深入探讨。1课文写香菱学诗,共写几件事?请大家速读课文,以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5/52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3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板块三:拓展延伸。1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

5、示。黛玉是如何2林黛玉在全文中是如何指导香菱作诗的?3对我们有何现实的指导意义?板块四:达标测试,课外阅读。错也是对刘墉小时侯,父亲常教我写毛笔字,每当我写到一半,对其中一笔不满意而懊恼迟疑,父亲总会安慰我:“上一笔没写好,可以用下一笔去救。练字的人,不但要会写好,还要懂得救好。因为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是对!譬如一个人写‘太’5/5字,第二笔写歪,别人认为没办法写好,却见他将最后两笔也改了个角度,结果不但漂亮,而且妙极了!”父亲还说有一次康熙皇帝出巡,到了西湖,灵隐寺的主持求皇帝写幅字,康熙原想题“灵隐寺”,但落笔时不小心,将“灵”字上面的雨(繁体字

6、的“灵”字上面是“雨”字头)写大了,下面纸幅有限,怎么也不能把“灵”字写完,旁人都捏把冷汗,却见皇帝气定神闲,大笔一挥,改写为“云林禅寺”(繁体字的“云”字上面也是“雨”字头)。那幅字至尽仍挂在西湖,大家只觉得笔飞墨舞,是幅好字,有谁会去计较那是写错之后的权宜之计呢!我当时太小,听不懂,直到有一天父亲带我去看漫画家表演——只见台上挂着一大张白纸,漫画家邀观众上去,随便画几笔,然后立刻根据那几笔,改成一幅画。有些观众存心找麻烦,故意东勾一圈,西画一条,大家这么想,都认为画家会被难倒,却见画家略一思索,就解决了问题。我开始了解,这世上一般人认为错的事,不见得就是错,

7、有些人不但能将错变为对,而且对的比别人对的还要好。所以在中学,我试着在作画没有灵感时,把纸折皱,摊在地上看那折痕,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居然能看出许多美丽的山峦和川流。后来在大学教课,我也常将纸随便“团”一下,丢在桌上,让学生运用想象,去寻找美的造型。我发觉用这种方法创作的画,常能打破自己惯用的格式,开展出新的面貌,尤其喜爱临摹的学生,往往能因此脱离古人的窠臼。我更发现,有时候在作画之前想要使用宣纸,不小心拿错了纸,却很可能因为纸性不同,产生许多意外的好效果,远非平日所能想见。如此说来,那错,不也就是另一种对了吗?……从写毛笔字、画漫画、到学国画,我深深领悟了

8、这个由错误中寻对的道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