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品德发展与培养雷峰精神雷锋精神!?近日,57岁的何大妈晨练时一头栽进了荷花池,82岁的孙老伯奋不顾身跳入池中救人。大妈心存感激,打算登门道谢,却被老伯要求找电视台报社,宣传一下他的行为。大妈的女儿得知此事,在网上发帖质疑老伯的救人目的。(2010年8月1日《京华时报》)“被救者感谢登报都不过分,但讨出来的,味道就差了。”“如果做好人好事做到这个份上,还是值得大家来学习的榜样吗?”八十岁老人救人,人格素质绝对高尚。俺非常敬佩,应该弘扬,赞扬。“挟尸要价”的启示照片素材来源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大学生何东旭、方招
2、、陈及时为救溺水儿童壮烈牺牲,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竟然漫天要价,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的事情。这是怎么了?第一节道德品德的结构与形成一、品德与道德的涵义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等。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反映内容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是伦理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品德是一种个人现象,内
3、容只是道德的一部分,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对象。方式、发挥作用的途径不同社会道德以传统、公德和舆论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整个社会关系有维持和调节作用。品德以个人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表现出来,对个体的品德行动起支配和调节作用。制约因素的差异道德发展受社会规律支配品德不仅受社会规律支配,还受个体心理、生活活动规律的支配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是道德的具体化,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社会道德是通过个体品德而存在的;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社会道德风气和家庭环境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爱
4、国守法 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2001年9月20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人民日报》,2006年3月5日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道德人类十个最基本的美德:同情、责任、友谊、勤劳、勇气、坚毅、诚实、忠诚、自律——《美德书》感动中国人物
5、徐本禹——大山深处孤身支教:22岁的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这个自称只是源于“朴素的报恩心理”的普通农家子弟放弃读研机会,只身来到贵州偏僻山村,孤身支教。[颁奖辞]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2004)品德田世国——当代孝子捐肾救母:38岁
6、的田世国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颁奖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洪战辉——永不言弃:[颁奖辞]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仍然文弱,但
7、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评委感言:他在苦难中表现出坚强,在冷漠中执着于善良。(2005)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非常复杂,它是多种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机统一整体。“四因素论”品德的心理成分说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品德“四因素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道德行为的动力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
8、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个体品质的外在表现和形成标志。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品质教育的最终目标由林崇德(1989)提出:三个子系统:1.深层心理结构(道德动机:利他动机Vs利己动机)和表层心理结构(道德行为方式)2.心理过程与行为活动系统(知情意行)3.心理活动与外部活动关系2.品德的心理结构说章志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