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ID:39181338

大小:316.3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26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_第1页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_第2页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_第3页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_第4页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缘起二、人本主义教学观形成的历史背景三、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内涵四、人本主义教学观的特点五、人本主义教学观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六、前景展望人本主义教学观在教学内容上,主张重视道德教育,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培养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缘起第一阶段:14世纪下半叶,人本主义以人文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二阶段:18世纪中叶,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第三阶段,19世纪中叶以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影响最大。它是第一次提出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

2、“从人的真实生存出发,用肉体的感性的人取代了传统中那种无实体的精神的人从而终结了传统意义上的人本主义。20世纪中叶后,人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二、人本主义教学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夸美纽斯提出“泛智论”洛克提出“白板说”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优点: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缺点:忽视对人的道德修养的培养20世纪50年代末60年初一种独具风格的人本主义教学观首先在美国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凯利等等。该理论针对当时“技术统治一切”的理论和各国进行的教育改革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传统的教学观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

3、性。它强调人类的情感、勇气、自信等心理,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这对西方教育危机的缓和是有效的。我国教育引介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历史背景纵观历史,我国自古提倡的儒学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无论是孔子的“有教无类”,董仲舒的“性三品”,魏晋的“玄学”,还是宋明理学所探讨的“礼”和“性”,都是关注“人”的本身,但明显偏重道德修养的自省。它不像西方人本主义教育那样关注人的权利和自由、注重自然科学的教育。因而,在这种儒学教育下,古老的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未能一直站在科学技术的顶峰。我国教育引介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历史背景纵观历史,我国自古提倡的儒学教育也可

4、以说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无论是孔子的“有教无类”,董仲舒的“性三品”,魏晋的“玄学”,还是宋明理学所探讨的“礼”和“性”,都是关注“人”的本身,但明显偏重道德修养的自省。它不像西方人本主义教育那样关注人的权利和自由、注重自然科学的教育。因而,在这种儒学教育下,古老的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未能一直站在科学技术的顶峰。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从外在于人本身发展的目的出发,片面强调分数、升学的价值,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忽视智力开发、个性张扬和对社会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成了教育和考试的“机器”。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教学关系被简单化为

5、: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单向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一接受;学生学习方式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被充分地挖掘,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很难体现,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丧失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后随着开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我国教育理论全方位引入西方人本主义教学观,它就像春风为教育的春天的到来起了催绿的作用。在随后的课程改革中,人本主义教学观被引介而加以重视,成为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可见,我国的教育者们深深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共同取向,是各国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三、人本

6、主义教学观的内涵人本主义教学观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特点,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从而倡导“非指导教学”、“自由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等教学观点。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应当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既包括了知识教育和认识能力发展,也包括了情意发展,即提倡教育是知识、能力与情感发展三者的结合。这成了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四、人本主义教学观的特点第一、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第二、主张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第三、倡导学生个

7、性化的自我评价。第四、提倡情感化的师生关系。五、人本主义教学观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一些传统观念仍然存在,抵触新理念的实行,成为人本思想贯通的障碍。其次,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为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人就不管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一味地套用,而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还有一种是实际上的“放任自流”,其中表现之一,就是过分关注个人,将个体的需要、自由及发展看作是教育的全部,反对教师对学生进行任何与其兴趣与愿望相左的教育与管理。第三,简单化,存在“假性”改革。这是许多教师在教学改革初期

8、易犯的错误。第四,形式化,学生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这是人本主义教学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