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78481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6
《成功之道在于发挥优势而不是克服弱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成功之道在于发挥优势而不是克服弱点 作者:(佚名) 日期:Saturday,January29,2005如果跟人打交道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从事的越来越重要的工作,我们不禁会问,什么专业最有用呢?学者建议,本科主修经济学,兼学哲学,心理学和外语,而研究生学什么都行,关键在于学会思维和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狭义的专业技能已不如产业经济时代那么重要,取而代之的就是多少有点说不清的人际能力。根据盖洛普的定义,从根本上说,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是一种可以传授和培训的技能和知识,而是一种内在的才干。你可以加强诸如“体谅”,“包容”,“沟通”“交往”“个别”等能力,却不能在本来没有
2、的情况下获得它们。所以,知识经济的职业生涯往往是个性和才干密集的。“能干”的定义扩大了。仅有狭义的专长,却缺乏待人处事或识人的才干,恐怕走不远。只要有选择,就会有焦虑。按照萨特的存在主义原则,不敢为自我负全责的人是“不真诚的人”因而不是英雄。我们不一定要成为存在主义者,但必须既保持清醒的头脑,又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大胆的选择。只要我们真正把握了自我,就不会陷入焦虑。生活的真正悲剧并不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足够的优势,而在于我们未能使用我们拥有的优势。本杰明.富兰克林把浪费的优势称为“阴影里的日晷”。巴菲特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们和我有任何不同的话,那就是我每天起床后都有
3、机会做我最爱做的事,天天如此。如果你们想从我这里学什么,这就是我对你们的最好忠告。”我们来界定一下优势,即做某种坚实的持续的近乎完美的表现,我们得到了辉煌人生的三大原则:第一、若想是某件事成为你的优势,你就必须能始终如一的做好它。第二,你为了把某件事做得出类拔萃,并不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优势。第三,你的成功之道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而不是克服弱点。才干与优势有什么区别?建网、谋略或说服的优势中哪些方面可以学会,哪些方面与生俱来的?在建立一种优势的过程中,技能,致使,经验和自我意识各起什么作用?成功网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解答这些问题,你就可能为学习一些横竖学不会的优势而
4、浪费大量时间,或反过来,过早放弃你实际具备的优势。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你需要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区分什么是与生俱来,什么可以在实践中学会。现在,我们为你介绍三个警确定义的名词:才干(talents)是你油然产生并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优势识别器所评测的便是你的各种才干主题。知识(knowledge)由所学的事实和课程组成。技能(skills)是做一件事的步骤。这三者——才干,知识和技能——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你的优势。你的才干是先天的,而技能和知识能通过学习和实践而获得。例如,作为一名销售员,你能够学会如何介绍你的产品特性,甚至能学会问恰如其分的开放题来了解每个
5、潜在客户的需求,但是你永远不可能学会,如何在恰到好处的时刻以恰到好处的方式推动这位潜在客户掏钱购买。后者是才干。我们建议你深入了解知识,技能和才干。学会将它们相互区别。识别你的主导才干,然后针对性地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继而将它们转化为优势知识一如智力,才干是价值中性的。如果你想改变生活方式,用你的优势为别人造福,那你就应改变你的价值观,而不因枉费心机的试图改变你的才干。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自我意识。很多人表面上的脱胎换骨实际上不过是默认一些无法改变的东西——才干。我们不会变。我们只是接受了自身才干,然后据此重新安排生活。我们加深了自我意识。技能使经验型的知识规范化
6、。例如演讲者,他们会有一套公开演说的基本功: 1.切忌在开始时,告诉观众你将告诉他们什么。 2.告诉他们。 3.告诉他们你刚刚告诉他们什么。只要你遵循这些步骤,你就能提高演说技巧。才干是任何一种贯穿始终,并能产生效益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因此,如果你天生好奇,这是一种才干;如果你好胜,这是一种才干;如果你有魅力,这是一种才干;如果你做事持之以恒,这是一种才干;如果你责任心强,这也是一种才干。任何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如果能产生效益,就是一种才干。顽固不化?如果你所做的工作需要你在强大的抵抗面前固执己见——例如销售或出庭律师——那么顽固不化就是一种才干。
7、当你的母亲怀上你42天天后,你的大脑经历了一次长达4个月的突飞猛进的发育期。当这种爆炸式的增长平息后,神经元上演的大部分戏剧就结束了。你出生时有1000亿个神经元,你到了中年的后期仍只有这么多。对这种贯穿始终而与众不同的个性,我们许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置信。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情愿认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就是每个人的“常理”。然而,事实上,我们的理解根本就不是常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个性化的。我们的“理解”,我们的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来源于我们独特的精神网络。这一网络如同一个过滤器,对我们接触的世界进行整理和过滤,促使我们关注某些刺激,而对其他刺激却完全不予理
8、睬。在缺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