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76403
大小:266.68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6-26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文二则《四知》《私心》吴文成制作四知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2、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 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词语解释1杨震:东汉人2东莱:古地名,今境内3举:推荐4怀:怀揣5遗(wèi):送给6故人:老朋友(杨震自称)7知:了解8何也:为什么9故旧长者:老朋友及
3、德高望重的人10为:担任11之:到...去12治:置办13迁:搬到14公廉:公正廉洁15或:有的,有的人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茂才 举:推举B.四迁荆州刺史 迁:迁移C.暮夜无知者 知:知道D.后转涿郡太守 转达:调动官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太守即遗人随其往B.当之郡 无丝竹之乱耳C.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D.密愧而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子孙常蔬食步行。译文:。(1)子孙常常吃蔬菜类食物,步行外出(2)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文: 把这个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4.请概括杨震的为官之道。答:公正廉洁,不徇私情结构:本文分成两层,一、杨震拒金 二、杨震的清廉及对子孙的教育私心为自己打算的念头;利己之心。伦奉公尽节①,言事无所依违②。诸子或时谏止,辄(zhé)③叱遣之⑫,吏人奏记及便④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⑤,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⑥。然少蕴藉⑦,不修
5、威仪,亦以此见轻。或⑧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⑨,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⑬者⑩,岂可谓⑪无私乎?”①.伦:第五伦,东汉大臣,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②.依违:迟疑,模棱两可。③.辄:就。④.便[biàn]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⑤.悫(què):恭谨,诚实。⑥.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方:比作。贡禹:西汉大臣,字少翁,琅琊(今山东诸城)人,以明经洁行著名。⑦.然少蕴藉:然,可是、但是。少,缺少。蕴藉,
6、宽和,宽容。⑧或;有人。⑨选举: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⑩.若是者:这,这样。⑪.谓:说。⑫辄(zhé)叱“遣”之:赶走。⑬.若是:像这样。译文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诸子中有人有时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说话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的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
7、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多次去探望,回来也能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即使我不去探望,却也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对私心的理解: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如对故人的友情、对儿子的亲情。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公正廉明。全文分成两层:一、(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一心奉公,清洁廉明。二、(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写第五伦向别人解释“主题:通
8、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①《四知》选自于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史学家,字_______。②《私心》,选自于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是复姓。范晔,字_______,南朝宋时著名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