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将走向何方

中医药学将走向何方

ID:3916182

大小:153.8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5

中医药学将走向何方_第1页
中医药学将走向何方_第2页
中医药学将走向何方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学将走向何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医学与哲学2001年11月第22卷第11期总第246期·1·中医药学将走向何方3杜新,张宗明(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摘要:由于中医缺乏形态学,中医没有成熟的科学实验,中医的诊断很难标准化、客观化,理论逻辑的致命弱点,理论体系难以重构,所以中医药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保留下来之后,随着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的缺陷无法克服,原有的中医药体系必然解体,其中有部分内容融入现代医学。中医药学的归宿就是逐渐融入现代医学。关键词: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归宿;现代医学中图分类号:R-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01)11-0001-03WhereTradition

2、alChineseMedicineWillGoDUXin,ZHANGZong2ming(Nanj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9,China)Abstract:Therearefivedeficiencie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whichleadtothedisintegrationofitstheorysystem:shortageofmorphology,lackofripescientificexperiments,difficultyinthest

3、andardizationofitsdiagnosis,de2fectinitstheoreticallogic,anddifficultyinthereconstructionofitstheorysystem.Withitsfailureinovercomingtheorydeficiencies,partsofcontentsofTCMwillbemeltedintothemodernmedicineafteritsreservationforalongtime.ThefutureofTCMisthatitwillbeslowlymeltedintothemodernmed

4、icine.KeyWords:TCM;theorysystem;future;modernmedicine1中医缺乏形态学形态的甜头。中医学则吃尽忽视形态的苦头:过去中医学对形态学的认识非常贫乏。中医的早期的自不必说,就是目前许多历时长久,投资较大的中是有一定的形态学观念的,但随着中国古代哲学的医或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由于没有充分注意这个引入,中医学离形态学越来越远。中医诸多概念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而始终在变动的无形态基础的一种凌驾于解剖学之上的概念,把对人体实际脏器功能状态上游移,无法纳入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其的解剖、观察远远抛在后边,重功能轻实体,重整体实,中医学早已有人意识到

5、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明代联系而轻局部存在,从而使解剖不再受到重视。“有医学家吴又可《温疫论》认为温疫病因“乃天地别有诸内必形诸外”,由外部表现测知内部变化成为中医一种戾气”,含病原微生物观点之雏形。清代医家王学研究的首要课题,使医家“望而知之者谓之神”,追清任《医林改错》一针见血指出“:治病当先明脏腑。求对“黑箱”理论得心应手,逻辑推想代替了解剖观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论,病本先失,纵有绣虎雕龙察,将人们带到了一个玄冥的境界,这里是看不见、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此医道摸不着的“气”,是通行全身、周流不息的“经脉”,就无全人之由来也。”但是他们最终都没有把中医学引[1

6、]向形态研究的彼岸。究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是没有解剖学意义的实实在在的“人”,整个中医学是建立在基本上没有形态学的功能变化之上的。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有关,不如说是根深蒂固的这是中医没能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之上的重要原因传统中医理论从本质上拒绝形态理论的参与。这种之一。由于没有形态学,B超、CT、MRI、PET等宏分析的主要依据是:现代解剖学、现代病理学不能说观的现代先进影像学也就无法为中医所用!由于没不发达,可至今为止,现有的中医理论仍无法接纳形[2]有形态学,细胞、病毒、细菌、激素、递质、基因等微观态学。”的科学实验室指标也终究与中医无缘!自然科学早2中医没有成熟的科学实

7、验已揭示物质是功能变化的基础这一真理。不认识形公元2世纪,中国出现了医圣张仲景,西方出现态怎能真正准确地把握功能?西方医学则饱尝重视了医王盖伦。而张仲景的医学体系与盖伦大相径·2·MedicineandPhilosophy,November2001,Vol.22,No.11,TotalNo.246庭,不注重机体的结构与功能,没有实验手段,而是瘀、无药不活血化瘀”的局面,从而导致“血瘀”泛[2]从整体观出发,对人体进行宏观辨证论治法研究。滥。其根源在于把中医的“血瘀证”与西医的“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