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41599
大小:19.4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5
《对于历史街区保护问题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历史街区的含义 历史街区是以保存有一定数量和比例、并记载着真实的历史信息的历史建筑为基本特征的,它们是构成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的主要因素。在确定保护范围时,应该全面地考虑地段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的保存状况、历史沿革、地形地貌、道路格局、空间景观等各项因素。 历史街区的界定,一般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其一,具有大量的历史建筑。街区内的这些历史建筑是记载着城镇发展历史信息的真实的物质实体。同时,他们在整个街区的建筑中应占有较大的比例,是街区整体气氛的主导因素。其二,具有独特和代表性的历史风貌。历史街区所构成的实体具有共同的设
2、计、构造、材料以及建筑组织方法,代表着历史上某一时期该地域的历史风貌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其三是具有较完整或可整治的视觉环境。在历史建筑集中的街区范围内没有严重破坏和影响街区历史氛围和文化脉络的建筑物,同时街区周围可视范围内的环境情况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二、我国目前历史街区保护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更新运动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大致可划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对于城市的保护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个体文物或者是历史遗址的范畴,如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2年的
3、《文物保护法细则》等,街区的整体风貌和空间格局则得不到重视而遭受严重破坏。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随着历史文化名城制度的确立,我国的城市保护制度开始形成文物古建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双层保护体系,并提出历史文化区的保护概念作为补充。此时虽然我国已拥有相对完善的城市保护法规和较全面管理模式,但现实中历史街区的破坏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总的说这一阶段城市风貌的保护方法处于转型、探索时期。 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1997年建设部转发了《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形成文物古建历史街区、历史
4、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格局。这一阶段历史街区的保护更促使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师和开发商家等多学科的合作,并且尝试采取多渠道,多种方式来促使历史街区的改造,但是在改造、保护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目前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仍处于上升阶段,保护仍是当前的工作重点,各地文化部门的呼吁,政府的重视,民众保护意识的加强都有利于保护工作的推进,若从城市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在保护的原则上如何寻求历史街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将更为关键!我们知道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如果说保护是基础,是对城市文化的尊重
5、,那么合理的更新就是保护的延伸,是城市文脉的延续! 三、历史街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历史街区保护更偏重于历史建筑单体的保护,尚缺少对街区整体空间形态的保护与控制。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是整体性的保护,是延续城市整体空间特征、城市肌理,而不仅是对单个历史建筑的保护。 (一)街区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建筑亟待修复 传统建筑因年代久远,普遍到了使用年限,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物质性老化现象。如结构破损、腐朽、设施陈旧、简陋,再加上各种无序的改建、加建、拆建,使得许多传统建筑己经面目全非,风貌呈现破落趋势。同时人口密度过高,人均
6、居住面积较小,居住拥挤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多数历史街区超负荷使用,造成房屋破败、整体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人口密度与建筑质量成反比关系,即居住越拥挤则房屋建筑质量越差,而且此类比重较大。 (二)环境欠佳和市政建设缺乏 历史街区内一般街道狭窄,缺乏供居民休息的公共空间,交通问题也非常的严重,街区内的机动车辆和人流混杂,可进入性和安全性都比较差,并且缺乏停车场。城市供水排污等市政落后,造成了街道卫生条件恶劣,同时街区缺少部分配套设施,如卫生间、路灯、垃圾桶等,给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多功能的混合是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一个突出特点,常
7、会破坏历史街区的风貌。从而影响历史街区的整体文脉。 (三)盲目经济开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量参与了历史街区改造,开发商在利益的驱动下,加之政府领导认识的欠缺与模糊,以及法律体系不健全、依法行政意识淡漠,其结果必然导致城市历史景观的丧失。另外兴建以旅游功能为目的伪历史的仿古商业街的现象层出不穷,忽视历史街区的人文、历史价值,仅注重其经济价值,将其简单地作为吸引旅游的资本。由于不恰当的开发和对历史风貌的曲解,使得各地破坏原有历史脉络。 四、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进行分析 (一)“五大道”地区的
8、历史演变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大道”地区原是天津城南的一片坑洼塘淀,散落着一些窝棚式的简陋民居,从1919年到1926年,英租界工部局疏浚海河的淤泥填垫洼地修建道路。1930年以后,英租界的“五大道”地区逐渐形成,多为独立的花园洋房住宅,环境幽雅,多为军阀、旧官僚、买办、资本家、清廷遗老遗少居住,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