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1卷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2、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
2、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甲骨文反映出的有关商朝政治状况的信息是( )A.商朝社会阶级压迫非常残酷B.商朝统治者很迷信C.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商王权威大大超越了夏王3、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任期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4、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5、《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
3、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6、“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于是他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7、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
4、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8、“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鬼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三藩之乱9、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10、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
5、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官、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11、孙中山建议国史院修撰《国史前编》时“欲至其详细,当从海外各地再行收集材料,乃可呈采。若里居、生殁、婚异,凡为群之众,非家乘(注:族谱)一无所稽焉……家乘所详,视官史且信。”孙中山意在强调( )A.民间史料比官方史料信度高B.史料孤证不立,应广搜
6、博采C.要坚持民生主义的史学观念D.治史应立足国情并学习西方12、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A.第一个要求推翻清政府B.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D.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3、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14、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农民运动决议案》中指出:各省区自发的农民游击战
7、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5、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16、《刘公连仁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