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32632
大小:7.67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6-25
《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3人文科学概论4.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农耕自然经济44.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4.1农耕自然经济为主体4.1.1农耕自然经济4.1.2农耕与游牧4.1.3多元化4.1.4海洋贸易4.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4.3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4.4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基本特点及对文化发展的影响54.1.1农耕自然经济:①起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黄河流域,代表新石器文化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已经从渔猎过渡到农耕生产,显示出农耕文明。4.1农耕自然经济为主体长江中下游的屈家岭文化遗存和钱塘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遗存。6远古的“有道帝君
2、”,多为创始农业、辛勤耕耘的君子,如禹、后稷、公刘、神农。《周易·系辞下》: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论语·宪问》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一亩三分地7古代诗歌的记载与反映:《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歌)《诗经·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彼南亩,田畯至喜。”古代历史中的反映:(齐)管仲“相地而衰征”(魏)李悝“尽地力之教”商鞅“耕战”秦“重农固本”8黄河中下游农业率先到达较高水平,成了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成了封建政权力量相互较量争雄、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地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如铁制农具和牛耕
3、的普及,农耕区域渐次向南扩展。秦汉统一,南北文化易于交流,汉晋以降,北方边患渐多,战乱频繁,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徙战死而大量减少,生产力大受破坏,而江南战乱较少,得到较大的发展,生产的巨大潜力开始发挥出来。②农耕文明的重心南移“苏杭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东南财税”“西北甲兵”9农耕自然经济: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与军事上的劣势民族融合与进步经济文化的征服4.1.2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的交流10农耕自然经济并非单一型的自然经济,允许多元化的经济成份并存。这些成份互相对立同时又相互依存、补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复杂变化。4.1.3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多元化经济成份11①纵向:保留了历
4、史阶段的经济成分远古村社经济——宋元明清的乡族经济;奴隶制经济残余残存于封建经济中;贵族分封制度,至明代亦存。②横向:农耕经济不仅以农业生产为界限,而是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份。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由来已久。《史记》: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四民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士农工商学12古代中国有一定海洋贸易的优势,而且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但因农耕主体的内向型文化取向而缺乏进取精神,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具内敛型特点。古代中国海洋贸易:“宾服贡献”明中叶以后私有贸易介入海洋贸易中。4.1.4内敛型的海洋贸易郑和下西洋灭海盗?13144.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
5、阶段和形态4.2.1土地国有4.2.2土地私有4.2.3商品经济4.2.4发展水平154.2.1土地国有远古村社殷商西周国有与集体耕作《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众人协田”《诗经·周颂》“千耦其耘”“十千维耦”《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孟子》井田制“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16东周以后土地私有化与个体生产“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于是乎作爰田”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初税亩:春秋时期,鲁国宣公十五
6、年(公元前594年)实行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相地而衰征”4.2.2土地私有17①起步较早中国的农耕经济并非纯粹的自耕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中有商品经济一定的余地与比重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是对立的,但当古代中国土地私有化起步的时候,就已经悄然出现(商人),并且作为农耕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而存在。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具有发达较早的特点。4.2.3商品经济的波浪发展18先秦典籍,有许多商品交换与市场流通的记载,据《周易·系辞》云:神农创“市”,表明农业与商品经济同步产生。(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商周时期,我国
7、的市商贸易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春秋时各国都城均设置了市场。据《左传》、《国语》记载,当时郑有“逵市”、“羊肆”,晋有“绛市”,吴有“米市”。战国时商业都市崛起。商业交换、商品生产、城市货币经济体系②发展较慢19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是为了补充农耕经济的不足和满足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缺乏独立发展的性格;中国历朝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加强了商品经济的依附性,使它的发展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