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新人教版

ID:39107737

大小:38.9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5

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8·全国卷Ⅲ·45)(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1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7分)解析 第(1)问,据材料“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近代湖南治安尤难”“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创设了湖南保卫局”等信息分别归纳。第(2)问,据材料“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可得出受西方、日本的影响;根据材料“保卫局由官商合办”可以得出官商合办;根据材料中涉及的湖南保卫局的职责及其机构设置可以得出,它属于专门的警察机构,并且管理规范化。答案 (1)西方

3、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8分)(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7分)2.(2017全国卷Ⅰ·4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

4、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

5、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解析 第(1)问,从改革的推进方式、内容等多角度提炼和概括。第(2)问,从积极方面入手,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角度分析。答案 (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8分)(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7分)3.(2017全国卷Ⅱ·4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

6、,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7、,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7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清政府令‘……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从改革所需的条件、改革的宗旨等角度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