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03439
大小:209.93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6-24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省明光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宋代的荐举制度承袭于唐代。从《周礼》中记载周代的“乡举里选”到汉代的察举制度、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推荐的方式选拔人才一直是朝廷选任官员的重要方式。隋唐以后,科举制度形成与发展,逐渐取代察举制成为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宋代荐举延续了唐代以来制度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了一套制度完备、运行严密的铨选机制。宋真宗以前,主要由皇帝颁布诏令,要求符合条件的官员荐举人才,即特诏荐举。宋朝初年,荐举仍旧
2、是提拔官员的临时性措施。但当时选拔官员诏书的规定与唐代相比更为严格、规范。荐举提拔官员的制度化出现在真宗时期。大中祥符三年,真宗颁发了一道诏令,详细规定了知州、通判以上的内外京朝官每年年终向朝廷申报荐举人选,还制定了逾期责罚的法条与执行办法。从此以后,官员荐举升迁制度纳入到宋朝政府的铨选体制,逐渐成为朝廷决定中下层官员升改官职、委派差遣的前提条件。宋代选人必须改官为京朝官后才能获得进一步升迁的机会。同样,武官也必须通过荐举制度升阶、改官,只有升任武臣的某些职务以后才可能获得重用。由此可见,荐举制度对官员的仕途升迁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推荐的方式选拔人才,显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为了
3、防止举主在荐举时任人唯亲,滥用手中的荐举权力谋取私利,宋代在不同时期出台了不同的限定措施,限制举主的资格、身份和素质。宋朝有资格担任举主的官员通常是现任地方行政或军政长官以及曾任地方长官的中央中高层官员。朝廷最为看重举主担任地方官的经验,确保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被举人从政的实际情况,以利于举荐他们担任与其才干相适应的职务。在审核举主的资格时,也需要考察他们的任官履历和是否曾经有过错失。高级别的官员即使犯过一些轻微罪行也不会被剥夺举主的资格,这是高官拥有的特权。而级别较低的官员如果犯过杖刑以上的罪过就不能继续担任举主。这些措施能够防范一部分品行不正的贪渎之官担任举主,鼓励品行端正的举主提
4、拔更多德才兼备的官员。宋朝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约束举主和被举者之间的关系。如被举人不得是举主的亲属、朋友。现任官尤其是宰执大臣的亲属也不能够被举荐。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举主的亲情、友情等主观情感影响荐举制度的公正性。同时,举主通常负责荐举本部门中的下级官员,这确保了举主充分了解被举者的能力和品行,激发下级官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进而提高部门的行政效率。此外,举主与被举者之间存在连带责任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官员在被荐举任命的职务上贪赃枉法,举主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被举人再次改任后,便不再追究举主的连带责任。总之,宋朝对举主的连带责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规定。宋初
5、一律从严、从重处罚,宋真宗之后对举主的处罚程度根据被举者犯罪的轻重决定。(摘编自游彪《宋代举荐制度的利弊得失》)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隋唐以后,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逐渐取代以推荐人才的察举制度。B.宋朝荐举官员的制度比唐朝更加完善、更加规范,仍然是提拔官员的临时性措施。C.犯过轻微罪行的宋代高级官员不会被剥夺举荐资格,级别较低的官员享受不了这样的特权。D.具体规范官员荐举升迁制度开始于宋真宗时期,之前主要是皇帝诏令官员荐举人才。2.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宋代荐举制度承袭于唐代的鲜明论点,后
6、文重点阐释宋代防范主观性的举措。B.文章的论证脉络是始于宋代荐举形成的铨选机制,终于出台约束举主和被举者之间的关系措施。C.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宋代荐举度的利弊得失,重在阐释荐举制度的消极性。D.文章在论述如何制约举主和被举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时,观点明确,条理清晰。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宋朝,武官和文官只要通过荐举制度升阶、改官,中下层官员一定能够获得朝廷重用。B.宋代荐举制因为从法律上规范了举者和被举者的关系,所以调动了下级官员的积极性,提高了部门的行政效率。C.宋朝出台的措施有效防范部分品行不正的官员获得荐举权力,同时鼓励品行端
7、正的举主提拔更多有才德官员。D.宋代荐举实行连带处罚制度、被举荐者如果在任职上贪赃枉法,举主也一定会受连带处罚。(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夏日花格窗肖复兴窗户,对于老北京人度夏而言,很重要。在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的年代,全靠窗户通风透气,让凉爽能进得屋子。以前的老北京,一般人家,大多不是玻璃窗,而是那种花格纸窗。夏日到来,即使不可能家家都像有钱人家换成竹帘或湘帘,起码也要换上一层窟窿眼儿稀疏的薄纱布,好让凉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