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说课稿1

《再别康桥》说课稿1

ID:39083369

大小:48.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4

《再别康桥》说课稿1_第1页
《再别康桥》说课稿1_第2页
《再别康桥》说课稿1_第3页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说课稿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再别康桥》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篇目——《再别康桥》。(课件展示题目)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说教学板书四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点《再别康桥》是处于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模块的一首现代诗歌。在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初始,学习这首诗歌对整个文学鉴赏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再别康桥》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契合了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

2、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诗歌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可以说是诗坛的一棵常青树,因为它始终回荡着美的旋律。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二、说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以上要求

3、,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2)、能力目标:掌握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3、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领悟诗情,赏析诗歌画面、诗意美。教学难点:  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三、说教法与学法  由于高一年级学生对诗歌鉴赏尚处起步阶段,因而在课堂上,老师应将鉴赏搞得生动活泼,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愿听爱读,积极

4、主动地鉴赏作品的习惯。加上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反复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2、问答欣赏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对《再别康桥》中康桥美景进行赏析并对重要意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从而进行审美体验。3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对《再别康桥》体现的作者情感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获

5、取知识。4、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它音形色兼具的特点,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以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把握课堂内容。学法:反复诵读品语言,联想想象赏画面,知人论世悟情感。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步骤来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一)导入新课 徐志摩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触摸康桥,触摸作者的情感之乡。(设计意图:用徐志摩

6、的名言,同时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二)问题设计:1、一读文本,整体感知。(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再欣赏配乐朗诵《再别康桥》,能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师范读,并进行诵读指导。(注意音节、重音、基调)再让学生伴随优美的乐曲进行诵读,从而感受诗歌的音乐魅力。反复诵读,是学生学习诗歌的基础,同时,也契合了大纲中重视感悟、熏陶和语感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①疏通字词。荇篙溯②读完之后你对这首诗歌有什么感受?用两个字或者三个字回答。(很美或者不美。喜欢或者不喜欢。依恋或者惆怅。好或者不好。

7、没感觉。读不懂。)2、再读文本,学会赏析。①你觉得这首诗美在哪里?整体还是局部?试分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诗歌,实现感知诗歌音乐美和建筑美的教学目标,简单的绘画美教学目标。)②我也觉得很美,于是试着做了一下赏析。展示屏幕。鉴赏第二节。(作者选择了意象——柳,表明留的意义,仿佛柳树也动了情要挽留作者,实写作者的惜别之情。作者运用了词汇——金、艳等修饰词,柳是金色的柳,让人想象到夕阳中的柳树仿佛镀上一层金色,明艳,美丽。艳字,让人感觉到柳树影子的鲜艳,美丽,依依作别的样子跃然纸上。作者运用了手法——比喻的修辞,把柳比作夕阳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