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82532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4
《教育学名言警句考点汇总20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学名言警句考点汇总(2015)整理人——岳建军1.《孟子·尽心上》:(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P8考点:“教育”一词在我国的最早使用。(2)“万物皆有备于我”——P45考点: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2.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P9、93考点:教育社会属性中的长期性和教师劳动的长期性。3.孔子的名言(1)“有教无类”——P22考点:孔子的教育对象观(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P22考点:孔子的启发诱导原则。另外,也体现了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3)子曰:“学而不思
2、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以致用”——P22考点:孔子的学思行相结合的教学原则。(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P22、158考点:孔子的温故知新教学原则。另外,也体现了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5)颜回:“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P192考点:德育原则中的疏导原则(也称循循善诱原则)。(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P192考点:德育原则中的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4.朱熹:(1)“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3、”——P22考点:启发诱导教学原则。(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P157考点:教学原则中的循序渐进原则。(3)“孔子施教,各因其材”——P158考点: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5.荀子:(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P22考点:荀子的学习过程论。另外,也体现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2)“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P46考点:荀子的性恶论,外铄论的代表。6.墨子的名言(1)“染于苍则为苍,染于黄则为黄。”——P102考点
4、:墨子的“人性素丝说”,即教育的作用。另外,还体现了学生的可塑性特点。(2)“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P158考点:教学中的量力性原则。7.《学记》中的名言(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考点:教学相长的原则。(2)“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考点:尊师重道原则。(3)“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考点:藏息相辅原则。(4)“禁于未发之谓豫”、
5、“当其可之为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考点:豫时孙摩原则。另外,也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循序渐进原则(也称系统性原则)。(5)“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考点:启发诱导原则。另外,也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6)“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考点:长善救失原则。(7)“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考点:重视学生的学习。(8)“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P157考
6、点: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8.夸美纽斯的名言(1)“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P25考点: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2)“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P87考点:名人名言9.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P25考点:名人名言。10.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P25考点:康德认为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对人的本性进行适当的控制。11.洛克:“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
7、是由于教育之故。”——P26考点:洛克的“白板说”,重视教育的作用。12.赫尔巴特:“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P26考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13.杜威:(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的准备。”——P27考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2)“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P27考点:杜威教育无目的论。14.黄炎培:“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P30考点:黄亚培的职业教育理论。1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P46考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之内发论(遗
8、传决定论)16.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P46考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之外铄论(环境决定论)17.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