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享行为

幼儿分享行为

ID:39081539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4

幼儿分享行为_第1页
幼儿分享行为_第2页
幼儿分享行为_第3页
幼儿分享行为_第4页
幼儿分享行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分享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考毕业论文:浅谈中班幼儿分享性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浅谈中班幼儿分享性行为的研究姓名:准考证号:专业:指导教师:-5-自考毕业论文:浅谈中班幼儿分享性行为的研究浅谈中班幼儿分享性行为的研究摘要: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考察呼和浩特市、临河市某幼儿园4—5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儿童分享行为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儿童对不同分享对象的分享具有显著差异,即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自带的心爱玩具次之,意外获得的食品分享最少。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儿

2、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以增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关键词:分享观念,分享行为,4—5岁儿童,儿童的分享行为,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一、问题的提出:1、分享的涵义所谓分享,即与别人共同享用,不为个体所独自占有。我们从道德层面上来理解分享,那就是奉献。现实社会中,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个体实际上都是在为别人劳动,而每个社会成员又无时无刻不在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是分享的真实内涵。如果我们进一步用儒家的观点来诠释,那么分享就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因此,懂得分享、乐于分享,这是

3、一个人人格构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个体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价值标准的选取都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在本文中,分享指幼儿将自己所拥有物质或所支配的物质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起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事等。2、分享行为的涵义分享行为是人类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通常被赋予很高的道德价值分享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运用一些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法促进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必要的。3、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缺

4、乏现象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4—5岁的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感觉、观点出发,而不知道别人观点的存在及不同,更不能自觉地从别人的立场或角度上考虑问题。这使他们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而不能想到或理解别人的渴望心情。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表现尤为鲜明、突出,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二、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一)4—5岁幼儿的心理特征4—5岁是学前中期,也是幼儿园中班的年龄,4岁前儿童还带有某些先学前期的特点,4岁以后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飞跃。许多研

5、究材料都说明,4—5岁的心理发展比3—4岁迅速的多。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主要在于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具体表现如下:1.活泼好动4岁多的儿童明显地比3岁多的儿童更加活泼好动,因为他们身体长得更结实了,动作能力更强了。儿童对周围生活也更熟悉了,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因而主意也多了起来,所以更爱活动,活动起来很灵活,也能坚持较长时间的活动。2.思维具体形象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这种特点在学前中期最为典型。小班幼儿主要依靠行动进行思维,中班主要依靠表象(头脑中的具

6、体形象进行思维)。3.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3岁儿童的行为多受情绪支配,4岁儿童则可以听得进成人向他提出的要求,听懂一些道理,他们可以接受成人给的一些任务。有意性的增强还表现在4岁儿童游戏时已经可以先想一想玩什么,拿什么玩,也更愿意和小朋友一同做游戏,有着简单的角色分配,也可以发展游戏的情节。4—5岁幼儿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等过程都比3岁幼儿有较大发展,我们也会看到,4—-5-自考毕业论文:浅谈中班幼儿分享性行为的研究5岁的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其增长程度比3—4岁和5—6岁都大。(二)

7、认知因素感知在3—6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仍占优势。可以说,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而不是依靠语言交流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的。与此同时,幼儿感知活动的目的性也逐渐提高,形成了观察的能力,4—5岁,能够逐渐有意识的支配自己的感知活动,掌握了观察方法。儿童的角色游戏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儿童的角色游戏中对以关注他人为动机的分享行为的发展具有促进用这些儿童与没有接受角色技能训练的同龄伙伴相比,参与角色游戏的儿童和青少年随后会更富有宽恕心,更具有合作性,也更关心他人的需要。(

8、三)情绪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4—5岁的幼儿活泼好动,对周围的小朋友已经熟悉起来。在我的实习观察中发现: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更能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而一个生气的孩子也许会打人或霸占玩具。精神分析学派是各心理学派之中最重视情绪研究的。他们认为,情绪是人类本能的内驱力的满足。不少心理学家都承认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它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可见,情绪因素对4—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