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项脊轩志

公开课项脊轩志

ID:39080312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4

公开课项脊轩志_第1页
公开课项脊轩志_第2页
公开课项脊轩志_第3页
公开课项脊轩志_第4页
公开课项脊轩志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开课项脊轩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开课教案项脊轩志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教学方法:咀嚼品味法、朗读体会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大意,“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实是记人。说是记人,更深一步说,写的是亲情。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再来体味一下那平淡语言下的浓浓的亲情。二、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本节课学习这篇课文以介绍旧南阁子项脊轩开始,围绕着项脊轩写了两种感情,分别是什么?这两种感情中的过渡

2、段是哪里?[板书]: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轩中可喜的事有——(学生齐答),可悲的事有——(学生齐答)。修轩、读书;分家、疼儿、探孙、相爱。三、品读可喜部分1、自由散读,用笔圈画出能体现作者可喜之情的词语。并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两件事中的“可喜”之情。2、请同学读修葺以后的:①你认为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作者可喜之情?明确:修轩:“不上漏”“洞然”“增胜”。读书:“偃仰啸歌”“万籁有声”“小鸟啄食,人至不去”“风移影动”。②说说你是用哪两个词概括的?修轩:原来可怜可悲可叹的南阁子,变成了可爱可喜可亲的项脊轩,体现了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读书:体现作者自得其乐,轩中环境的珊

3、珊可爱。板书:喜爱、自得③生读修葺以后内容。3、听录音,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的处理。4、齐声朗读,语气语调没有太大的起伏,但“喜”之情饱含其中。5、学法小结:刚才我们一起体验到作者在项脊轩中的可喜之情。我们是通过品读那些表现生活细节的词句来体验到作者的情感的。下面也请同学们用品味词语,品读细节的方法来体验鉴赏文章可悲部分。第二课时四、品读可悲部分1、讨论可悲部分的细节,并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这些细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绘。(四大组分别讨论四件事,四人一小组进行。发言同学要

4、体现小组意见,然后由大组内的其他小组补充。)(1)分家:①学生回答细节:墙、犬、客、鸡。随着墙的出现变化,原先井然有序的大家庭已土崩瓦解,可以想象,原先整洁宽敞的大家庭被分割成许多块,看上去不顺眼,走起来不顺当,听起来不顺耳。甚至可以想象诸父分家分财产时,你争我夺的情景都有可能出现。这一切怎能不叫作者伤心悲痛怨恨?然而,面对这一切,作者只能是“无奈”。②能否用一简练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板书:悲怨③朗读:“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体会“矣”饱含的复杂情感。(2)疼儿:①学生回答细节:“某所,而母立于兹”“以指扣门扉”“儿寒乎欲食乎”。②为何“余泣,妪亦泣”?作者八岁丧母

5、,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老妪讲述完母亲对姐姐的疼爱,自然会想到自己小时候也同样享受这般母爱,可如今母亲早逝,而母亲的遗踪却处处可见(“先妣常一至”、“某所,而母立于兹”)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儿寒乎,欲食乎?”),这一切都引起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至于老妪,“先妣抚之甚厚”,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两人相对而泣,那是一个多么撼动人心的场面!③用一简练词语概括作者对亲人的情感。板书:思念(3)探孙:①学生回答细节:三句话:关心疼爱看似责备实是赞赏、殷切期望、热情激励两个动作:疼爱、欣喜又急切。②学生朗读三句话。③学生讨论:想到这一切作者为何是“长号不自禁”?④学生回答

6、。作者对祖母的思念更多了一层歉疚。祖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如在昨日,可自己苦读寒窗,却屡试不第,辜负了祖母的期望,重振家业的希望更是渺茫,这种怀念内疚之情交融在一起,怎能不“长号”?⑤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作者对祖母的情感。板书:内疚(4)相爱:①学生回答细节“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述诸小妹语”“室坏不修”“稍异于前”“庭中枇杷树”“手植”。②体会“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亦亭亭如盖矣”中的“矣”所饱含的情感。(树长人亡,物是人非。)③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作者对妻子的情感。板书:悲恸④齐读。“庭有枇杷……”再次体会悲恸之情。3、听录音“然余居于此……”可小声跟读,注意把握“悲

7、”的基调,注意语速语调的把握。4、齐读“然余居于此……”读出细节中的悲情。五、小结作者紧紧抓住项脊轩里悲欢离合的日常生活琐事,通过细节描写,用清新淡雅之笔,表达了“多可喜,多可悲”。这也是归有光散文的基本风格。项脊轩,一个不起眼的小阁子,却关联着家庭盛衰,凝聚着三代人的亲情。轩的空间有限,情的延伸无限。这就是《项脊轩志》之所以被历代评论家推崇的根本原因。板书:多可喜、多可悲六、介绍历代名家评《项脊轩志》(清)姚鼐:“此乃太仆最胜之文”(明)王士祯:“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清)方苞:“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