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7589
大小:325.2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25
《21世纪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10年第23期。职校论坛。科技值■21世纪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初探朱磊(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擅要】本文就我111纺织企业自身的缺陷及威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产能过刺、缺乏品牌意识和科技含量低是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关键词】纺织业发展;产品附加值;产业集群;海外谩厂;营销管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人世以来,纺织品出近十年来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企业中存在着忽视了国内市场、忽视了技术竞争、忽视了名牌导向、忽视了人才流失、忽视了管
2、理下降的问题,使中国纺织业没有完成向世界纺织业的综合性转变。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大问题。而对此.要走出纺织业的困境,甥跨世纪纺织行业形象,就必须面向未来,塑造“世界纺织经济一部分”的新形象。1纺织业困境成因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但从其起步至今,发展缓慢,行业内部的矛盾随着规模的扩展逐渐暴露出来。1.1产能过剩。纺织业是个投资少、见效快的工业部门,相对而言,企业比较容易进入。在2000年,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量是1000万锭,到了2004年.产能达到了7000万锭,三年的增长超过了三倍了而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增长缓慢,
3、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产品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狭小。而且。因为技术创新不足。所增加的几乎都是同质产品,从而造成中低档产品充斥市场。而高端产品匮乏的局面。加剧了同业竞争。12缺乏品牌意识。国内大多数纺织企业主要以加工出口型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贴牌、定牌生产,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例如,国内市场.卜很多国外品牌衣服,都是在国内加工,然后贴上国外的商标,然后售以比国内衣服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钱。而国内的企业只赚到少许的加工费.大量的利润被外国企业拿走。由于没有品牌优势,企业不但利润不高,而且抗风险能力相应也很弱。一旦
4、遭遇设限等政策变化,以量取胜的战略就不能奏效,企业直接画临生存危机。这也就是近年来国内不少纺织企业陷入低谷的原因。1.3科技含量低。我国纺织业是劳动密集犁产业,缺乏高新技术支撑。无论是先进设备还是尖端工艺技术方面,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去甚远。整个行业的工艺技术和科研能力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产品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也和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生产领域和纺织技术的前沿方面,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这在很大程度是由于企业缺乏长远目光,对科研的重视不够,投入太少。很多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小企业在这方面的投
5、入几乎为零。相比较而言。国外同类企业的相对技术含量要高得多,如美国杜邦公司。2解决措施2.1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所谓产品的附加价值,是指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E.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创造新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而通常所说的高附加值产品是指投入产出比例较高的产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能为其创造最大的商业利润和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可谓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对于中国纺织业而言,要想实现从低附加值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过渡,必须把握住两点:新产品的研发和知名品牌的
6、树立。目前.纺织品消费向多功能化、多领域化、个性化发展。此特征决定了纺织工业生产中产品的多样、随机、连续、高度不确定性。因此,我国纺织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致力于推进长期的技术进步和不断更新的产品设计。要不断关注消费动向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善于发现消费者的需求。企业不仅研究物理化学指标,还要研究产品的功能性、品质性和审美性,善于将舒适与自然、品味与时尚相结合,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换言之,企业必须引迸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加快人才培养,加大科研力度.丰富设计手法.尽可能多地推出自己独特的产品,填
7、补市场空白,走差异化策略。2.2建立自己的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象征,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高质鼍的产品。同时还蕴涵着产品的独特风格和企业的文化底蕴。要在国际市场上建立知名品牌.首先企业本身应该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一流的技术。其次。进行必要的广告宣传。纺织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类,这类产品的宣传完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广告来实现。除此之外。有实力的企业还可以在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经营陷人低谷时并购该企业,从而迅速拥有世界知名品牌。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次并购使联想一
8、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电脑制造商,一夜之间成为全球知名品牌。2.3充分利用产业集群效益。产业集群是指大量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集聚成群.集聚区内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进一步专业化分工。并在市场交易中彼此之间形成密集的合作网络(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协同创新。这种刨新的网络根植并融人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而形成具有较强创新动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创新系统或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