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含解析)

2019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含解析)

ID:39060323

大小:281.8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4

2019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含解析)_第1页
2019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含解析)_第2页
2019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含解析)_第3页
2019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含解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课时过关·能力提升1.以下景点和观赏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三清山的“仙人指路”——远眺B.洞庭湖——登岳阳楼C.神女峰——置身其中D.杭州一线天——俯瞰解析:“仙人指路”这种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地点才会觉得天工之巧妙;远眺可得神女峰峰峦之雄伟峻秀;置身其中近观才知一线天的妙处;观赏洞庭湖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远望,才能视野开阔,产生美感。答案:B2.北京香山游主要是观赏“香山红叶”,为此旅游者应(  )A.选择春光明媚的季节去观赏B.选择雨后天晴去观赏C.近观才能看出红叶满山、宛若彩霞的效果D.

2、远望和俯视方能体会“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佳境解析:旅游景观欣赏有基本的要求:一是要选择观赏的位置,不同的距离、角度、俯视和仰视产生的美感不一样。二是要把握恰当的观赏时机,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能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三是要抓住景观特色。北京“香山红叶”的“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佳境只在秋高气爽的时节达到极致,霜打枫叶满山红,并且宜远望和俯视欣赏,才会视野开阔,产生美感。答案:D3.欣赏旅游景观应选择适当的位置和恰当的时机,下列语句体现这一道理的有(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落霞与

3、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 ④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落霞与孤鹜齐飞”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应把握观赏的时机;“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应把握观赏的位置。答案:B“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二,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第4~5题。★4.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C.以情观景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5.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A.平视B.俯视C.远眺D.仰视解析:第4题,“断桥残雪”

4、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否则就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么“断”的。第5题,欣赏远处的月亮应仰视。答案:4.B 5.D风景名胜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我们应懂得如何欣赏旅游景观的美。据此完成第6~7题。6.桂林山水的观赏应(  )A.乘船游览B.适当距离仰观C.登高远望D.置身其中仰观7.下列人文景观的布局,符合我国传统风景美学思想的是(  )A.在人流密集的闹市修建佛寺,便于人们从事佛教活动B.在山谷中筑塔,突出山谷的曲线C.在北方园林建筑中采用红墙碧瓦,与蓝天白云相辉映D.海滨旅游建筑采用白墙青瓦,与其湿润

5、的气候融为一体解析:第6题,桂林山水属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游览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第7题,修建佛寺常在人少林多的深山之中。小山冈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筑塔能突出地貌平缓的曲线。海滨旅游建筑采用黄墙红瓦,和蓝天白云相衬。答案:6.A 7.C我国某镇位于河边,该河上游水深流急,北有高山,森林茂盛,▭为工业区。读图,完成第8~9题。8.该镇要兴建一个大型的园林公园,你认为在甲、乙、丙、丁四地中合适的地点为(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9.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你认为在园林布局上用什么构景手法更好?(  )A.障景法B.框景法C.借景

6、法D.隔景法解析:第8题,大型的园林公园应建设在河流的上游,靠近北面的高山和森林,并且远离工业区。第9题,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园林布局上最好的构景手法是借景法,借园外的高山、森林来扩大园林的意境。答案:8.A 9.C10.下面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的景象有(  )①钱塘江大潮 ②青海湖的候鸟 ③桂林山水 ④武陵源群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11.下列诗词反映出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解析:A、C、D三项

7、的诗词体现的是大自然的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主要通过视觉来观赏,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畅旷景观与思接千载的情感相融而产生的审美境界。答案:B“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据此完成第12~13题。12.对望夫石的观赏应(  )A.置身其中观赏B.在特定位置观赏C.在高处俯瞰D.适当距离仰观13.诗人在游览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欣赏旅游景观时(  )A.领悟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B.

8、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D.充分了解了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解析:第12题,望夫石的观赏应注意选择特定位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