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13回归基础专题训练——光电效应原子物理(含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13回归基础专题训练——光电效应原子物理(含解析)

ID:39050875

大小:41.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4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13回归基础专题训练——光电效应原子物理(含解析)_第1页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13回归基础专题训练——光电效应原子物理(含解析)_第2页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13回归基础专题训练——光电效应原子物理(含解析)_第3页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13回归基础专题训练——光电效应原子物理(含解析)_第4页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13回归基础专题训练——光电效应原子物理(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13回归基础专题训练——光电效应原子物理(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13回归基础专题训练——光电效应原子物理1.如图2所示,用导线把验电器与锌板相连接,当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时,发生的现象是(  )图2A.有光子从锌板逸出B.有电子从锌板逸出C.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D.锌板带负电【解析】选C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是能够发生光电效应的,锌板上的电子吸收紫外线的能量从锌板表面逸出,称之为光电子,故A错误,B正确;锌板与验电器相连,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锌板失去电子应该带正电,且失去电子越多,带正电的电荷量越多,验电器指针张角越大,故C正确,D错误。2.关于光电效应的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2、是(  )A.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光电效应才能产生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发生光电效应的反应时间一般都大于10-7sD.发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内从金属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解析】选D由ε=hν=h知,当入射光波长小于金属的极限波长时,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由Ek=hν-W0知,最大初动能由入射光频率决定,与入射光强度无关,故B错;发生光电效应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9s,故C错误;发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内从金属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与入射光的强度是成正比的,D

3、正确。3图3为一真空光电管的应用电路,其金属材料的极限频率为4.5×1014Hz,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3A.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B.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C用λ=0.5μm的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有光电流产生D.光照射时间越长,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解析】选C 在光电管中若发生了光电效应,单位时间内发射光电子的数目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光电流的饱和值只与单位时间内发射光电子的数目有关。据此可判断A、D错误,B正确;波长λ=0.5μm的光子的

4、频率ν==Hz=6×1014Hz>4.5×1014Hz,可发生光电效应,所以C正确。4.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6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普朗克常量和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分别表示为(  )图6A.ek ebB.-ek ebC.ek -ebD.-ek -eb【解析】选C 光电效应中,入射光子能量hν,克服逸出功W0后多余的能量转换为电子动能,反向遏制电压,有eU=hν-W0,整理得U=ν-,斜率即=k,所以普朗克常量h=ek,截距为

5、b,即eb=-W0,所以逸出功W0=-eb。故选项C正确。5.如图3所示为氢原子的四个能级,其中E1为基态,若氢原子A处于激发态E2,氢原子B处于激发态E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原子A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B.原子B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C.原子A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D.原子B能够吸收原子A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解析】选B 原子A从激发态E2跃迁到E1,只辐射一种频率的光子,A错误;原子B从激发态E3跃迁到基态E1可能辐射三种频率的光子,B正确;由原子能级跃迁理论可知

6、,原子A可能吸收原子B由E3跃迁到E2时放出的光子并跃迁到E3,但不能跃迁到E4,C错误;A原子发出的光子能量ΔE=E2-E1大于E4-E3,故原子B不可能跃迁到能级E4,D错误。6.(多选)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14C衰

7、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解析】选AC 因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则可知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半衰期,即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为5700年,选项A正确;12C、13C、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由于质量数不同,故中子数不同,选项B错误;根据核反应方程可知,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电子,即发出β射线,选项C正确;外界环境不影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选项D错误。7.(多选)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处于匀强磁场中,由于发生了衰变而在磁场中形成如图5

8、所示的两个圆形径迹,两圆半径之比为1∶1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5A.该原子核发生了α衰变B.反冲原子核在小圆上逆时针运动C.原来静止的核,其原子序数为15D.放射性的粒子与反冲核运动周期相同【解析】选BC 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即反冲核及放射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均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r=,因反冲核与放射的粒子动量守恒,而反冲核电荷量较大,所以其半径较小,并且反冲核带正电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