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41008
大小:3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河中石兽》教学设计邢台市第三中学苏浩一、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引人入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语感有所提高,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本课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培养文言文语感。同时
2、要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的能力和技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培养文言文语感。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并逐步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与方法】1.反复阅读文本,结合语境解释文言词语。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石兽的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中心内容,把握课文所阐述的事理。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四、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五、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理解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
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寺庙靠近河,寺门倒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游去找,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一个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重,沙泥轻,结果在庙前的沙泥里也没找到。一个老水手最后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结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怎么会到上游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大才子纪昀带给我们的故事《河中石兽》,看看是否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二、学习目标展示(学生观看大屏幕,了解本课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4、,培养文言文语感。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石兽的故事。3.理解课文中心内容,把握课文所阐述的事理。三、走进作家了解作品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清代著名学者、目录学家、文学家,任《四库全书》总纂(zuǎn)官。《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内容相当广泛。四、朗读正其音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1.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用批注法在文中标出生字难句,并记下疑惑。2.指名朗读,读出提高。请学生评价(评价可从正音这
5、个角度进行)正音:大屏幕展示河干(gān)圮(pǐ)棹(zhào)曳(yè)铁钯(pá)木杮(fèi)湮(yān)啮(niè)溯(sù)臆(yì)欤(yú)3.三读课文,把握节奏。学生跟随大屏幕出示的停顿范例齐读。教师:请你感悟,该如何停顿呢?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悟。目的是教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注重文言语感按意义划分,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句首发语词、关联词、时间副词后需停顿等等,让学生在文中划出朗读节奏。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完成教学目标一的内容。五、译读明其意1.结合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文
6、意。请学生提出自己有疑惑的词或句子,全班交流。2.教师大屏幕呈现重点字词及句子。例:重点字词:通假字:“颠”通“癫”,疯狂。古今异义词: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一词多义:为。重点句子:◆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六、探究课文寻事理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在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故事。2.故事
7、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完成下列表格)人物寻找方位理由结果寺僧求于水中以为顺流下矣竟不可得求之下流无迹讲学家求之地中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众服为确论(失败)老河兵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果得于数里外3.讲一讲:把老河兵的理由配合大屏幕图示来复述一遍。4.看来大家已经把最难的句子理解了,老河兵按照
8、他的方法找到了石兽。那么其他人为什么没能找到呢?明确:老河兵:综合考虑了水流、石兽和沙子等因素。讲学家:只考虑了石兽和沙子的轻重因素。寺僧:只考虑了水流的因素。5.变一变(顺序颠倒一下可以吗?)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重读)颠乎?求之地中,固颠;求之下流,不更颠乎?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更颠。小结:反问句,更能体现对讲学家的嘲讽。(教师做相应的朗读指导)6.找一找纪晓岚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