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藤野先生》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藤野先生》

ID:39040888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藤野先生》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藤野先生》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藤野先生》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藤野先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藤野先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课《藤野先生》作者:鲁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2、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一、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作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绯红(fēi)宛如(wǎn)驿站(yì)解剖(p

2、ōu)油光可鉴(jiàn)毫不介意(jiè)畸形(jī)不逊(xùn)匿名(nì)杳无消息(yǎo)诘责(jié)教诲(huì)瞥见(piē)抑扬顿挫(cuò)深恶痛疾(wǜ)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4、解释词语三、快速阅读用一句话概述课文内容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几个生活片断。四、课文结构依据实践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三部分: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途中见闻(3-5)相识相交(6-23)离

3、别原因(24-31)依依惜别(32-35)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五、合作探究1.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黑瘦、八字须(容貌)缓慢而抑扬顿挫(声调)戴眼镜、挟着书(举止)衣着模胡旧外套(衣着)生活俭朴,不修边幅,治学严谨的学者。小结:运用白描的手法,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勾勒其形象,突出人物品质。2、找出作者在仙台与藤野交往的几件事,要求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说说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添改讲义——正直热忱,认真负责改解剖图——严格要求,治学严谨关心实习——热情诚恳询问裹脚——科学兴趣,求实精神正直热忱,治

4、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用一句话来评价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一个生活俭朴、不修边幅、正直热忱、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形象。六、课堂小结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住特征,几笔勾勒,甚为传神。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深入阅读,了解鲁迅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体会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一、合作探究1.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1)匿名信事件——个人、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2)看电影事件——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极

5、大伤害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2.课文中哪几个问题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1)在仙台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思想腐朽。所感——厌恶至极,不屑与之为伍。(2)去仙台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日暮里

6、:触发忧国之情(3).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4).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课堂小结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作业:1.整理阅读笔记;2.练习册习题。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总结归纳主题思想;2、分析体会写作特色3、问题讨论:习题一一、主题探讨本文通过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以及作者要同反动派斗

7、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二、疑难问题讨论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并举几个例子谈谈你对此文语言的认识分析——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例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例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例3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表明事实并未

8、出现,不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