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35200
大小:2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4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拓展提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有理数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有理数的加法。在小学已经学习了非负数的运算的基础上,实际问题中发现已经明显不够用,所以引进了负数和负数的加法,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
2、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有理数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有理数的加法。在小学已经学习了非负数的运算的基础上,实际问题中发现已经明显不
3、够用,所以引进了负数和负数的加法,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2、让
4、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三、教学重点: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五、类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情况分析 检查学生点拨预习情况 二、课堂活动(一)导入新课复习回顾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绝对值的大小。20与30—20与—30
5、—20与3020与—30•2、填空•(1)一个有理数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2)若向东走20米记作20米,则向西走30米记作_________。•(3)若水位升高5米记作5米,则—5米表示_________________。•(4)小兰向西走了—8米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明确目标目标1、2(三)讲授新课1、指导自学,小组合作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回答问题。 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
6、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2、交流探究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师: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生:5+3=8 师:很好,用数轴表示 师: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我们从这个图上得出说明结论呢? 生1:生2:生3 师:结论: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7、 2.师: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生: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师:(-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师: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我们从这个图上又能得出说明结论呢? 由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师:同号两数相加的规律生什么呢? 学生再讨论。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8、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师: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