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27655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2、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3、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2、引导学生品读体验,在品读中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3、联系生活,在品读体验中揣摩语言,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重点难点:1、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2、在品读中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
2、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于景的。3、联系生活,在品读体验中揣摩语言,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学情分析:《社戏》记述了一段迅哥儿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由于学生对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场景体验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体验,在品读中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于景的,同时联系生活,在品读体验中揣摩语言,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本文篇幅较长,教学中用讲读研讨之法突出重点,再加进课堂练习,深化巩固,以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言: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
3、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同学们,我们的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哪位同学愿把自己最难忘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的小说《社戏》,那又是怎样的一件事,一种感受呢?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等。2、小说知识介绍: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
4、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情境创设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力求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融入课文。)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一)l、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见预习提示)(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
5、n絮叨:xùdāo怠(慢):dài撺掇:cuānduō凫(水):fú潺潺:chán(歌)吹:chūi蕴藻:yùnzǎo(家)眷:juòn皎(洁):jiǒo漂渺:piāomiǎo纠葛:jiūgé2、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例: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 3、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1)看戏前(1—3段)(2)看戏中(4—30段)(3)看戏后(3l一49段)三、合作探究
6、,研习课文。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讨论明确:“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是还未当家的已嫁女儿的一般情况;“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母亲的情况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儿,“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村中居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小村庄)讨论明确:
7、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风尚淳朴。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讨论明确:“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