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23892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伤仲永 刘礼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5、《伤仲永》教案刘礼奎【教学时间】2017年3月4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2、学生积累文言词汇,过程与方法: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情感与价值:4.学生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2、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3、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本、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0)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二、学习目标: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2.积累文言词汇,3、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4.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2、。三、学习作家作品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被列宁誉为“11世纪的改革家”。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等。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四、学习新课(一)结合预习,学习字音仲zhòng隶lì尝cháng啼tí焉邑扳pān谒称chèn泯mǐn矣yǐ耶yé(二)朗读课文1、学生听录音(注意停顿,语气,感情,了解课文内容.)2、学生给句子划分节奏。1、金溪民/方仲永2、仲永/生五年3、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4、其诗/以养父
3、母收族为意……5、传/一乡秀才/观之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8、余闻之也/久。9、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3、学生自由朗读4、学生个人朗读。(三)积累文言词语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词语2、教师一边检查,一边组织学习(1)“世隶耕”隶:(2)“未尝识书具”尝:(3)“父异焉”焉:(4)“即书诗四句”书:(5)“并自为其名”自:为:(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就:(7)“稍稍宾客其父”宾客:(8)“或以钱币丐之”或:(9)“父利其然也”利:然:(10)“从先人还家”从:(11)“还自扬州”:(
4、12)“贤于材人远矣”贤于:(13)“卒之为众人”卒:(14)“且为众人”且:(15)“固众人”固:(16)"得为众人而已耶?"(四)文言词语知识梳理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古今异义词未尝识书具稍稍宾客其父泯然众人矣3、一词多义1)之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传一乡秀才观之()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2)于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3)其诗以养父母()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父利其然也()4、词类活用“即书诗四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5、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父异焉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6、特殊句式(1
5、)“不使学”(2)“还自扬州”五、小结六、作业:课外结合注释,理解句意第二课时(12)一、导入新课二、集体朗读课文三、学习新课(一)翻译课文(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二)重点句(教师帮助)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泯然众人矣。”(三)重点段翻译(第3段)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四)归纳文章的段意第一段:写方仲永才华初露时的情形。第二段:写方仲永才能衰竭,终于成为普通人。第三段:议论虽
6、有先天的聪明,但后天的学习更重要。四、小结五、作业:翻译全文第三课时(13)一、导入新课二、朗读课文三、学习新课(一)读课文,思考问题1、作者为什么“伤”仲永?2、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从个人情况、道理两方面考虑)4、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7、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的目的是什么?8、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
7、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2.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3.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五、总结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前两段叙事,最后一段议论。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扬后抑,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然后就事说理,提出作者的见解,画龙点睛,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六、作业:《练习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