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23879
大小:14.9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口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口技》教案教学目的: 1、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教学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你听过口技吗?什么是口技?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
2、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写这一技艺的文章。当然,我们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来欣赏,而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来欣赏。二、明确目标1、疏通文意。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含义。三、整体感知 1.结合《阅读提示》及注释①,请学生简介文学常识,教师补充。《口技》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公元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 2.朗读课文①范读,请同学读准下列字音。顷qǐng倾qīng呓yì絮
3、xù叱chì间jiàn许许hǔ曳yè几jī②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③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四、疏通文意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自译课文。(学生自主学习法,5分钟)2、学生将预习时不懂的字、词、句翻译提出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3、学生提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重点疑难问题。五、教师解答疑问,并强调掌握重要字词的读音、释义。1、掌握活用的词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
4、变化。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2、通假字:“满坐寂然”中的“坐”通“座”3、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一时”,同时。“忽”,“忽然”突然发生。“既而”两事相继发生。“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4.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会”(适逢)“厅事”(大厅、厅堂)“施”(放置)“闻”(听见)“奋”(卷起)“但”
5、(只)“虽”(即使)“走”(跑)5.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两(个)儿百千(个)人百千(条)犬百(只)手百(条)舌百(张)口六、检查课文翻译。每一小组抽查一人进行班级文章翻译接龙游戏。如出现问题教师可进行指导。七、齐读课文。要求:①高声朗读,熟悉课文情节。②体会课文语言特点。八、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复述课文。九、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二、讨论中心思想。 提问:这篇课文记叙了什么内容
6、?通过口技表演,摹拟了哪些声响?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体会? 明确: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场生动的口技表演。它着重描写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卧室里发出的各种声响,以及一场大火场面中的各种声响,还写了听众的各种反应。通过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聪明才智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我们今天应当学习古代艺人这种对技艺精益求精、追求绝妙境界的精神。三、讨论写作特点。 《口技》作者林嗣环,在文章结尾时感叹说:“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虞初新志》的编者张潮对《口技》的评价是:“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
7、请同学讨论,本文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样把口技艺人“善画声”这一奇技,用文字表达出来的? (一)、叙事条理清楚,行文波澜起伏。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施屏障开始到撤屏障为止。口技本身顺着宾客所听到的记叙了三个场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动;二是不久,全家逐渐入睡;三是寂静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个层次,井井有条,互相联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拟的声响也是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由少到多,由静到闹,由小到大,使读者有亲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觉。 叙事条理清楚还算奇妙,这篇文章的传神之处,
8、在于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宾客意少舒”,波澜渐低,但“火起”以后形势大变。全文如音乐的旋律,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紧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澜达到高峰,千态万状,令人应接不暇。 (二)、叙事中注意描写,首尾间注意照应。 一篇记叙文,如果只有平板叙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描写,但不会引人入胜。本文在正面记叙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